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来维持家里的开支,他平均每两三个月回家一趟,在家里待上四五天就要回到打工地继续上班。母亲则常年在家,靠种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来获得收入。因为生活上的限制,从小我与父亲就聚少离多,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这也许是长大后与父亲话题较少但与母亲无话不谈的原因。
父亲比较重视我的学习情况与人生规划,母亲则更偏重于重视我的生活起居等比较琐碎的事情。吃晚饭的时候父亲比较喜欢喝酒,每当“酒过三巡”,父亲开启话唠模式,结合他自己的社会经验给我讲述很多人生道理,有些道理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了,会表现得很烦,父亲看到这,也会戛然而止,进而转移话题,讨论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及学好之后的美好人生,总是会出现那句话“上出息了学,你包括你的后代都会享福,我跟你母亲占不了多大的光”,我也明白,农村出身,上好了学能够出人头地,父母脸上也有光。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讲述这段故事想说明,我的童年教育有父母的正确引导,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缺失。有人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同时,我觉得贫穷也限制了对孩子的教育。作为新一代年轻人,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快乐且健康的成长,我认为教育思维与教育行动同样重要。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到成熟,认知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一直是处于一个正方向(好的一面),父母在这一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狼出生睁眼看到的是羊,它认为羊是妈妈,跟随羊的一生它变得温柔可爱,狼性的一面已不再。父母也是一样,父母的爱不只是孩子缺钱花负责给钱,简简单单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应该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安稳,向上,积极,乐观的环境。在生活中,你的积极乐观不仅化解了周围人的烦恼,更给孩子一种良好的引导作用。孩子遇到困难,做父母的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克服困难,而不是亲力亲为的把困难解决掉,让孩子一路平川。某些东西追求的是结果,但经历的是过程,让你印象最深的也是过程。
正确与孩子相处,是培养孩子情商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正确的与孩子相处?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正确的沟通。作为孩子的父母,大部分人在孩子的眼中就仅有父母的形象,严厉、呵斥、溺爱等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生活中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女孩往往与父亲的亲密程度大于与男孩与父亲的亲密程度,男孩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大于女孩与母亲的亲密程度”,这也许是上天特意赐予人的一种与孩子更深入交流的捷径,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条捷径去与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父母把孩子看作朋友,孩子将父母作为知己。孩子将心事告知父母,父母应该转换思维,用与孩子年龄相仿且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来解答孩子的心事,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让孩子心安理得,父母更加了解了孩子,这难道不能说是父母给孩子的爱吗?
教育孩子,父母双方都有责任,正确的引导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一定得是“万能型”的,任何困难,任何事都阻拦不了父亲。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会独立,学会制定目标,学会追求目标。母亲给孩子的形象也应该是一个居家小能手,不过于依赖父亲,并且教育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学会勤俭节约。
我是一个普通的辅导机构数学教师,教过各式各样的学生,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都不太一样。五年级的男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生性好动,课上却表现非常听话,非常配合;同样是对数不感兴趣的九年级女生,表现却大相径庭。通过交流发现,双方的父母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五年级学生虽还没到叛逆期,但整个家庭教育风气比较正,而九年级学生虽是女生,因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课上很难管教。孩子的成绩差并不一定是孩子笨,可以归纳为学习态度差,如何摆正学习态度,各位家长是不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将思维转变一下,将严厉,呵斥的方式转变一下,孩子的成长空间将会大有改变,你们觉得呢?
记得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