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首歌,我想一个人和一些人,想他们的时候,深深陷在回忆里,什么我都不想说。
我从小就爱唱歌听歌,学得快,我父亲是个小学老师,吹拉弹唱都很在行,他感觉哪个歌好听,就会第一教我,我最爱上的课是音乐课,最爱参加的活动是唱歌,走着路听了好听的歌我也会被吸引,不知不觉,我很自然地学到了很多歌。伴随我一路长大直到如今。如今我有个习惯之一就是每天必定要听音乐,随心选择,当它们的旋律响起,那些记忆里曾经熟悉的人就微笑着向我走来,昔日情景重现。我相信有这种感受的应该不止我一人,情感细腻丰富的每一个我们,都会有属于自己那份记忆的歌曲。听一首歌想起一个人或者一些人。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教的第一个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开卷一幅万里辽阔草原图,乐曲宽广明朗,解放后迎来新生活的人们策马奔腾草原,赞美新生活,有着无限美好向往。每当我心中郁结不快的时候,我单曲循环听它,仿佛奔驰在蓝天下无垠的草原上,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心空澄澈。
那个班主任老师,教语文,一二年级时候顺便带着教我们唱歌,讲课还可以,就是发脾气会打人,很叫人害怕,那个时候每上他的课,一听到下边有些说话的,他就停下来,大声要求学生们挺直小腰板,背了双手,然后他扫视一圈,满意了再讲,很年轻就因病去世了(默哀)。
《泉水叮咚响》是父亲在家里教我的,是一首老电影插曲,歌词大意姑娘鼓励心上人。恋人天各一方,姑娘心里尽管满是依依不舍却没有任何矫情,那个时候的恋爱,那么纯真!不得不承认,老电影歌曲魅力无限,词谱和精神境界都很高。因为父亲的缘故,我的家里有很多音乐杂志,其中就有一本《电影歌曲选》(那本书在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含泪给它放到了父亲的棺材里了,我父亲比我更爱它,否则我就会带来了。)那是一本封面紫红色带竖条纹的很朴素的三十六开本的书,从建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有的电影歌曲都在里面,那个年代,精神生活贫乏,谁家有一本好书也是恨不得传遍全村甚至东西村的。我父亲的这本书也是,当时许多年轻人借了抄一个自己喜爱的歌,被借来借去,总是被翻看,不再是崭新的,但也都爱惜着看,很完整,毫无破损,只是不可避免变旧了。倘若书本有灵,它这一遭也算无悔了。
真不是吹,上到四五十年代好好建国后到如今,我听的歌真的不少,攒起来上万首肯定达到了,至少当时最流行的耳熟能详。
八十年代大街小巷飘着的那些歌《阿里巴巴》《迟到》《冬天里的一把火》《雨中即景》就不用说了……那个时候《铁窗泪》和电影《少年犯》里那个催人泪下的《心声》,那在流行音乐里算是东北风流派,如果你心里难受了,可以找个墙旮旯,假装被感动了,哭一哭属于自己的悲伤。还有强劲的西北风派,《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等,之前清新脱俗的台湾校园歌曲《纷纷飘坠的音符》《南屏晚钟》《脚印》……谁家有新结婚的,必然天天放着唱片,聚了好多小年轻去听。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大喇叭,那个时候有个女孩子唱《妈妈的吻》,下午放学了,会被播放,在我的心里,简直就是大明星。学校也还会有难得的几节音乐课,至少我记得很清楚《春水湾弯》《童年的小摇车》《清晨》《故乡情》《游子吟》都是那会儿学会的,那会儿程琳很有名。东边学校总是放《小螺号》《大海啊故乡》《军港之夜》……天天听。
邻居东边学校是高中,开始有初中班,后来就只是高中,学校里有个打铃大爷,特爱放红太阳歌曲,跟着听了很多比如《北京的金山上》《逛新城》《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那个大爷如今恐怕不在人世了吧……
……《红尘情歌》《爱的世界只有你》《在心里从此有个你》《擦肩而过》……每一缕音符飘落都那么轻柔柔却实实在在砸在了我心上,曾经有过的幻想,随风而去,恍惚中醒来眼见的就是残酷现实。有人说琼瑶太沉迷于感情尤其爱情,太多的女人会犯这样的毛病,守着自己的梦不肯醒……好歹人家琼瑶能用靠这多情的一颗心一支笔吃饭!
也曾在痛苦烦恼的时候听了很多伤感情歌,听着总有感慨,直到后来为求解脱听禅乐,也是不胜枚举。自古情关最难过,有的人走到天涯海角穷尽一生都忘不了,在爱的世界里,我们拯救不了自己!
……
听到如今我最爱听纯音乐,如今条件太好了,我想听遍全球天下好音乐,如果外星球有好听音乐我一样会爱,纯音乐更能放飞心灵,我们都是有灵魂的人!
还有太多了……对我来说无音乐不人生,我的生活里可以少了钱少了别的却从来就没少过音乐。
感谢有音乐,这红尘尽管多灾多难却依然让人留恋……实际上,对人生没必要感慨太多的……无论多大。
感伤有限思念无限……每当熟悉的一首歌飘过耳畔,你又想起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