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把人的一生看成发展的周期,分成8各阶段。
按照埃里克森的分类,其中6-12岁的童年期儿童主要处于获取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任务是发展能力的阶段,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能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似乎是我们判断他们一种“能力”的标准,而他们正处于需要获得老师和家长认可的阶段,于是成绩好的孩子会收获外界的青睐和自信,在自己擅长的学习上也更勤奋。所以“勤奋感”实际上是对他能力的奖赏,是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发奋,在不擅长的领域上很难产生“勤奋”,对大人来说也是如此。
对于成绩差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如果有理有据地指出他哪里哪里需要改进,恐怕不是调动他学习动力最好的办法。这个时候使他获得自己有“能力”学好的体验,可能会是更有效的。我的老师给我讲过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好几年前他去带实习,不幸的是他被分去一个物理成绩非常差的班级,有多差呢,平均分经常徘徊在二三十分。任何一个老师都会觉得是那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态度可能不端正,对他们进行教学调整和思想教育。
但是他没有,他第一次班级考试前进行了一次复习,名义上说是复习,其实是“漏题”,结果第一次考试,全班平均分70多分,把校长都震惊了,对他大为赞赏。我们知道这里面的水分很大,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实习,最后的考试全班平均分去到了60几分,也是大考里的史无前例了。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考试成绩差,想要提高他们的兴趣,振奋他们的斗志,前提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有能力把学习学好,有能力考得高分。培养能力的品质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都完成,粉们才会发展成完善的个体。
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发展任务只是主要任务,我们即使成年后也需要发展能力。我们会发现,更自信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战,承担责任,更好地完成工作。“我相信我能行”,也许就是自己的通关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