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 4.2班
课前准备:小组准备:1号电池1个,导线四根
教师准备:1号电池、小灯泡、导线
上课1分钟的时间:1.小组摆放好材料,学生看书本第二课,教师检查材料准备情况,作业员记录,课后为带齐的小组加一颗星。
实际情况:每个小组都带了电池,有的还带了两三个,11个小组有2个小组没有带导线,3各小组只带了1根。(由于是昨天布置的任务,所以我表示理解,请没有带齐材料的小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准备,因为这一个单元都需要。)
2. 强调要求:没有老师的指令,不能碰实验材料,否则全组静坐。效果:整节课没有小组违反。
教学过程:
1. 直接告诉学生这节课我没有点亮小灯泡的任务。(这个任务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所以没有设计更多的激发兴趣的环节。)
2. 和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回答到要先了解小灯泡,请学生说说自己观察过的小灯泡的结构。这个环节我充当记者,采访学生,学生也很感兴趣。学生的回答无序,用词也不恰当。我指出我们在语文观察日记时,要有序,指出有序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语文的学习息息相关,从而促动学生更认真对待科学课堂。
3. 和学生一起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在这个环节,我指导学生画三者的简图,并重点强调安全用电。全班学生端正的坐着,跟着我一起笔画,回顾。
4. 开展点亮小灯泡的挑战任务。
实际情况:大部分小组仿照活动手册中的拓展进行连接,小部分小组是先连接再画图,但学生都更倾向于边观察边实验,而不是先画设计图。我猜测是学生刚学习简图,还不熟悉,不善于使用,还有是学生更倾向于动手。
学生在实验时,当灯泡点亮时,学生有的欢呼,有的拍手,孩子们的兴奋感染着我。当有了兴趣,还担心学生不主动学习,还担心课堂纪律吗!
存在问题:我想要小组先画设计图,再根据设计图连接,在操作的过程中记录和修正原有的设计,最终完成多种不同连接方法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发现规律。但小组拿到材料后是先连接,学生的目标完全在点亮小灯泡上,情绪沉浸在点亮后的兴奋中,最后在我的提醒下,部分小组才有开始记录。
我的分析:学生对点亮小灯泡的材料是陌生的,一来就让学生完成“画图,找到几种不同的点亮小灯泡的方法”难度太高,不符合学生循序渐进,新知基于旧知的学习规律。
我的改进:分层次活动。层次一: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这里的观察不是看图片,还是亲手触摸到。层次二:点亮小灯泡。让小组点亮小灯泡,给点亮的小组拍照,然后呈现照片,问学生“如果不能拍照,怎么向全班展示你们小组的连接方法?”引导学生想到“画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电路图。层次三:如果换一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还会亮吗?学生可以边尝试边记录。
这一课容量较大,常规课建议2课时。
3月17日 4.1班
修改后的执教情况
小组材料准备情况:十个小组有八个小组带齐材料,剩余一个小组导线不够,一个小组带的电池不是一号电池,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小组带的导线比较短,所以在材料的布置上需要明确规格,最好有多种样例示范。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每认识一种材料,就一起感受一下这种材料:摸一摸说一说。减少学生对材料的陌生感和好奇,帮助学生将目标聚焦到“点亮小灯泡”这一任务上。
精彩片段:
对短路的认识。以往的教学是按照教材上的文字进行讲述,今天上课时我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电池的基础上告知学生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碰接触就会产生电流,以此引出短路,然后讲了短路引发的事故,全班每一个同学听时背儿直直的,眼神专注。
在任务一中,“点亮小灯泡”,但是点亮之前没有给予示范时间,只有两分钟,在两分钟之内,十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点亮了,其他好多小组都在尝试,在尝试中,有的学生感受到短路时电池的发热变烫,有的小组在尝试失败后翻书看图,有的小组干脆求助于我······学生在不断的动脑筋,这个基础上,我示范,学生的表情可专注了。然后让每个小组在一分钟之内把灯泡点亮,学生可来劲了,在一分钟之内,学生都完成的任务,然后是听到的欢呼声!不一开始就来示范,让学生经过一点点挫折,以此激发“我要学”,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总之,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大赞!
总结:1.在不处理其他事的情况下,精简一下语言,控制实验时间,一节课时,够!
2.布置学生准备材料,需要有规格说明,多种样例示范。请学生准备材料,能让家长和学生都参与进来。
3.本课需要强调安全用电知识,用故事引导的方法比直接出示课件,学生更感兴趣。
4.本校学生的学习难点在第一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
5.我爱上了学生“我要学”的眼神,我爱上了学生实验成功时的手舞足蹈。
番外篇:三年级在第五课的学习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测量三次三次的数据都不一样呢?我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理解了误差的存在,以及为什么要实验三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