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代的作文中大家都常用“时间像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句,好似时间于我们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可以拿捏到位。现实生活中真的如此吗?以笔者为例,一度自信地以为即便是当了宝妈,依然可以充分地利用时间,并以安排妥当与丰满来表达对时间的尊重与珍惜。
近来阅读采铜老师的《精进》,关于时间的深入剖析刺痛并点醒了笔者有失偏颇的时间观。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让在得过且过中“自在”的你有所变化,哪怕是有所感悟。
活在当下,不敷衍,不迟疑
采铜老师在《精进》中开篇提及时间观的理念,可见时间于“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整体过程体验与结果取得都至关重要,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你行走的高度。
郑重地面对时间,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更不摇摆,聚焦于当下,专注于所为。这让笔者不禁联想到《断舍离》中所提及的着眼于当下,才可物尽其用,时间亦是如此。
不同的视角,将产生对时间不同的态度。积极过去视角,让人们在回忆美好过去中忽视当下的幸福;消极过去视角,让人们在重温伤害中不敢迈步向前;宿命论视角让人们顺从安排,拖曳前行;享乐主义视角让人们在及时行乐中无所顾忌;未来视角让人们注重效率而缺失幸福感。
每一个视角单独看来都存在明显缺陷,智者将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与未来视角混合与折中,灵活选择,既可享受生活又能提高效率,两全其美,何乐不为。未来视角指导工作,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满足工作目标;享乐主义视角引领回归家庭,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有选择,有取舍,才是关于时间最佳的当下时间观。
近期与远期未来,五年计划可以清晰分辨。
《精进》阅读中,采铜老师关于五年的界定对自己的冲击最大,也正因如此让让自己决心静下心来,扪心自问,下一个五年会迎来怎样的自己?
采铜老师说,五年的视角通常会越过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进入“下下个阶段”,五年意味着你在一个领域完成系统性的知识储备,意味着你可以熟练一门可以傍身的技能,也许从恋爱到结婚生子往往也用不了五年。
看似简单的一段话,像狠狠一鞭落在不紧不慢行走中自己的身上,有种浑身一颤的感觉,有些火辣辣的疼,却是一下子清醒。
这是笔者2012年毕业踏出校园的五年后,这是笔者踏入国企大门的五年后,生活远不是那一年从名校踏出时所描摹的模样。是的,从恋爱到初为人母,我只用了三年。
五年来的种种画面像幻灯片一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一年的年少轻狂到今天的安然自若,这一路太多的变化始料未及,惊喜与遗憾并存,遗憾的是也许我并未落成五年前设定五年计划。这一个五年我不会再懒散敷衍,用实际行动让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在下一个五年蓝图渐展。
即,让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可行;为近期未来的增加挑战难度,处理好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的关系,并有条不紊的践行计划,定会在五年后遇见那个期待中更好的自己。
好钢用在刀刃上,时间用在值得的地方。
合理利用时间,需要将时间花在值得去做的事情上。但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也许让很多人茫然了。采铜老师关于收益大小与收益半衰期的组合理论,让自己倍受启发。
半衰期引用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越快,反之亦然。而收益半衰期与我而言是一件事完成后对你的影响,根据你的掌握与重视、练习程度的不同,影响力可大可小,可长可短。
而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于你而言半衰期尽可能长的事情,如阅读,写作,学习技能等,尽可能多的分配时间;同时尽可能减少短半衰期事件对时间的占用,如游戏,漫无目的的刷手机等。这或许也正是高手与平凡人,看起来都更忙,但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节奏自由切换,重视时间但绝不焦虑
读到这里,也许有很多同频人会和我一样想要更好的发挥时间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前期,笔者将每一天从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的整个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看似效率上扬,但随之而来的疲惫感让笔者已感受到物极必反的焦虑。时间不够用,你该怎么办?
采铜老师抛出简单的操作模式,很实用,即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有快有慢地平衡,让时间变得合理,让生活变得有节奏。工作中,不敷衍时间,尽最大可能专注其中,提高工作效率,达成工作目标;生活中还原轻松状态,让自己从内而外地回归家庭与生活,松开工作中高度紧张的弦,享用幸福。
找准正确的时间态度,处理好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的关系,将时间用更为值得的事情上,并在生活中自由切换快慢节奏。如此一来,用时间丈量出你憧憬的生活,大概也就没有那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