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阿何有话说
01
前几天看了央视《主持人大赛》,颇有感慨,董卿的点评更是冲上热搜,获得了3.2亿的阅读量。
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节目,比赛赛制非常紧张,每位选手由3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组成比赛内容。
让大家齐呼“神仙打架”的桥段,大多出自即兴考核。选手会随机抽取一道题,几乎没有准备时间,随着撒贝宁的3、2、1直接根据题目发挥,有点像普通话考试的即兴评述试题。
除了选手们出口成章让人拍手称赞以外,董卿和康辉的点评也堪称一语中的。
董卿的评价温柔而又掷地有声,有时候看完一个选手的展示,我这个门外汉满脑子都是“太厉害了”“好牛啊”,听完董卿的评价后,我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还能这样”!
图:@主持人大赛
记忆比较深刻的有两句话,点评的非常妙。
选手姚轶滨在自我展示中,将自己的记者职业和父亲的医生职业相结合讲述了一个故事,董卿拔高了一个高度,她说,“你在尝试着寻找父亲的职业和自己的职业之间相通的地方,在挖掘相同之处的时候,可以更深入一些。”
怎么深入,怎么挖掘?董卿见微知著,不仅给出了方向,还给出了引人思考的答案,她说,这两个职业的本质上都是面对人,只不过医生是在看人的病,有时候记者是在看病的人。
在这一点上,我想起了在《演员请就位》中饱受争议的郭敬明。郭敬明在点评过程中经常使用戏剧理论,比如话剧式表演等专业名词,但是陈凯歌却将专业的东西用最接地气的语句告诉观众,让普通人也能明白到底什么是表演。
董卿就是这样一个人。
选手孙鹏飞在90秒的即兴评述中,虽然讲够了90秒,但是他的评述却没有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董卿先是指出,孙鹏飞说了苹果好吃,却没有说到苹果好吃到什么程度,或是咬一口会怎么样,或是销往了世界各地,给城市带来了怎样的不同和变化,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董卿将主持人的主持稿,比作一篇小文章,写文章最重要的是立意,“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所有的一切,是为了让人听出“你在说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的点评非常精辟,让我自己也反复琢磨了几遍,我觉得好的点评一定是先说出别人的问题所在,然后更重要的是给出解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是专业且有价值的评价。
下方的视频包括这几段点评
大家可以感受下董卿的魅力
02
董卿的专业,在很多地方可见一斑。
首先,引经据典对她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董卿展示了她超强的知识储备。
有一幕让我心服口服,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他说小时候父亲就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授他诗词。
这个经历让董卿一下子联想起了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并念出了他的一句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出口成章的能力,源自于董卿多年来保持阅读的习惯。小时候,每个假期父母会给她列出长长的书单,时间长了,阅读成为了董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直到现在,董卿依然雷打不动的保持着每天阅读一小时的习惯。她说,如果哪天不读书,就像不洗澡一样难受。
同时,董卿的临场反应能力也值得钦佩。
曾经有一场被称为“黄金三分钟”的救场,被称为主持界教科书式的范例。
在某一年的元旦晚会,临近0点时,现场出现了突发情况。所有节目已经演出完毕,但是距离0点还有两分半的时间,不能让晚会开天窗呀,董卿在耳返中接到导播的命令后,开始救场。
当她开始自由发挥时,耳返中再次接到导播的指示,原来由于导播误判,时间还有一分半。
接着,董卿开始调整语速,准备收尾,但此时,耳返又双叒传来了导播的声音,“还是两分半”。董卿临危不乱,她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和奔波的苦组成了诸多排比句,即兴创造了一个个“感谢”,最终完成了救场。
除了让人瑞思拜的业务能力,董卿的共情力也值得大多数人学习。
在《主持人大赛》中,她是导师,又不像“导师”。因为她没把自己当做一个教条的老师,董卿始终在和选手平等的对话。
有一个细节,在点评每位选手之前,她首先会肯定对方的优点,然后再说出这位选手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董卿常用“如果说还有一点建议的话”“如果可以再体现一下的话”这种方式比只是指出别人的不足,更容易接受。
或许是董卿对舞台的敬畏心,让她和事业互相成就。她曾说,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是会离开这个核心舞台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站在正中央。正因为知道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所以我把每一次上台都当做第一次,把每一次见面都当做最后一次。
这份拳拳之心,让人动容。
图:@央视创造传媒
03
前几天,谢娜助阵央视主持这一新闻,也登上了热搜。
因为接替董卿站上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一直以来,谢娜的主持能力见仁见智。我对谢娜的印象,就是“哈哈哈哈”。
有一次,在《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岳云鹏说因为自己吃了学习的亏,所以想给女儿最好的教育,情深至切,让人动容。
而谢娜的反应是三连笑,不免让人捉不到头脑。
在她独挑大梁的综艺节目《娜就这么说》中,自嗨式跳舞、无厘头搞笑……看的出来谢娜是很拼的。然而节目内容,却有点不知所云。
比如说,用四川话教大家英文单词,但是教了2个单词,就戛然而止了。有网友用“混乱”来形容开播后的节目,也有网友说,离开了何炅的谢娜,很难撑起一台戏。
让谢娜的主持功底最饱受争议的一次是金鹰节的开幕式,在那年的开幕式,谢娜是唯一一位女主持人,可见其重要性。
现场有一幕是撒贝宁表示,自己在很忙的情况下也前来参加了金鹰节,不知道谢娜为什么说着说着又笑了起来。
然而大多数的风评是“尴尬”“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很多网友表示同意,觉得谢娜撑不起这种大场面。
因为这一场风波,谢娜没有再现身闭幕式。何炅委婉的表示,谢娜的主持非常亲切温暖大方,但是要主持闭幕式的话,还是得再多读点书。
在《我要上春晚》中依然如此,与董卿的游刃有余不同,谢娜仍用一连串的“哈哈哈”作为万能回答方式。
最开始谢娜是蛮励志的,早些年说不好普通话,她就拿着书去一个田地里练习。在《快乐大本营》中初露头角时,也让观众们对这种主持风格很新鲜。
播音学教授齐越先生曾说过播音三戒:戒自我表现欲、戒随心所欲、戒千篇一律。
而这三点,恰恰是谢娜的硬伤。
有人说,这就是谢娜的style,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提高,对主持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当年的观众长大了,而谢娜却没有长大。这一套“嘻嘻哈哈”式主持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收放不自如,她放的开,却收不回来。不专业,才是她的硬伤。
在主持过程中,董卿也会开玩笑。她点评选手尹颂符合大众对文艺主持人的想象,说到很多人对文艺类主持人有偏见,只看到了颜值,忽略了实力,同时还cue到了撒贝宁,让现场一下子放松了不少,在一片轻松的笑声中结束了点评。
不是说主持过程中不能笑,而是笑的要分时间、分场合、分地点,更要有意义。“嘻嘻哈哈”式的主持活泼有余,却缺少了那么一些厚度,而作为一个主持人,甚至是各个工作岗位,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两个字。
04
我们常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不过专业与否却能分出贵贱。
专业力爆棚的人,往往让人不自觉的钦佩,让人尊重。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到透彻,让自己的能力对得起买单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专业二字奉为圭臬。
在T台上摔倒的奚梦瑶,无论多少明星声援,归根结底就是不专业,所以多么真诚的道歉也无法获得大众谅解。
在金像奖上获得“专业精神奖”的杨蓉莲,主管超过百部香港电影茶水部的工作,熟悉多位演员的口味,古天乐都称她把每个人照顾的很好。莲姐领奖时,全场自发起立鼓掌。
这就是专业。
想要被认可,想要得到尊重,那就拿出来让人信服的专业能力。而专业,就是能力,就是永远对得起自己的收入,你的能力水准,永远比你的收入,要多出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