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笑来老师得到专栏讲的“成长率”一文,简单整理如下:
李笑来对“聪明”这个概念的定义: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感受到很多压力呢,那是因为我之前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即无知者无畏。
研究一个朴素的词汇:生意。
生意大抵上有以下几个层次:
- 满足温饱的生意;
-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 能够成长的生意(富余越来越多);
- 能够做到 成长率 不断提高的生意(这里包含着一个很多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概念:成长率)......
现在都在谈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创业的概念:
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创业”。
《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说过一句话,大意是:
如果你设定了一个几乎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最终失败了,你的失败仍然高于别人的成功。
也就是中国老话说的“求其上者得乎中,求其中者得乎下”
同样的道理:
当你追求成长率的时候,即使最后收效甚微,也比大多数连成长都没有的人要强得多。
真正需要拼命思索的,不是“怎样赚钱”,而是“怎样成长?”
更进一步,“不断成长”,即长期成长,更为重要!
所以,我们 应该(只)仔细考虑成长。
成长 | 成长率为10%的成长 | |||
---|---|---|---|---|
100 | 10% | 110.00 | 10% | 110.00 |
10% | 121.00 | 11% | 122.10 | |
10% | 133.10 | 12.1% | 136.87 | |
10% | 146.41 | 13.31% | 155.09 | |
10% | 161.05 | 14.64% | 177.80 | |
........... | .......... |
于是,就可以判断:
- 那些天天琢磨如何保持“成长率”的创业者才是真正的佼佼者。
个人的成长率如何体现呢?最简单的衡量标准,比如“薪水”
很多人加薪,只是时间的堆砌而已。
最多只能算得上是成长,而不是成长率。
当我们回顾自己的发展的时候,也要客观冷静地看一看,究竟哪部分的涨幅归功于“成长”,哪部分的涨幅归功于“成长率”。
保持成长已经很难了,保持成长率是难上加难 再乘以 难 了。
在投资中,对“成长率”这个最必要最重要的指标上不足够苛刻,后面的结果只能说“自己选的自己受着”。
其实,今天的成长 和 成长率 的概念,其实对应着物理里的“速度”和“加速度”。
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前根本就没有“成长率”的概念,很多年过来,都是在缓慢进步,“加速度”基本为零。
那如何才能获得“成长率”呢?
把之前李笑来教的概念都仔细复盘,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做到的,看看能不能做的更好;
没做到的,看看如何才能尽量做好!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