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如果再退回十年我会怎么做,我说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但是这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只能往前看。
四五月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接连好几日不见阳光。繁忙的工作把人逼到窒息,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做事。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忙碌过,早晨六点半出门,晚上回到家八九点,有次到家已凌晨三点,第二天还要接着起床上班。我就像走入了人生绝境,不会生活,不会感受生活,就像一个工作的机器,24
小时不停的运转,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
我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却无力改变。
人往往在这时候就会产生抱怨。于是我也成为了这类人群当中的一员。即使明知道这样做是无济于事,可仍无法克制想要纾解心中的烦闷。我们聚在一起抱怨工作,抱怨没有一点私人时间。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没有看完一本书,没有写过一篇文章。我曾对未来感到绝望,我无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写过那么多的鸡汤,直到这一刻才发现再多励志的话都救不了自己。鸡汤只有在人最清醒的时候能够给予人精神鼓励,但是此刻,丝毫不起作用。
直到某天,我像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公司走去,当我抬脚要上楼梯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关节在隐隐作痛,痛到必须要依靠扶手才能一步一步的向上挪动,痛到关节无法弯曲。这种疼痛到底是从多久前发生的事呢?我竟一直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连续三个月的腹泻,我忙到没有时间去看医生,还以为自己的身体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任自己肆意的糟蹋。
可是年过三十之后,越发感觉到很多事都在无形当中悄然改变了。记忆力不若从前那般好使,新陈代谢也慢了,没有时间锻炼体力也越来越差,这些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自己已不再年轻。
待冷静下来之后,我停止了抱怨,甚至做了一次无聊的抱怨分析,与学心理学的朋友一起讨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中牵扯的因素太多,我无法细说到底是员工的责任还是公司制度问题。
我无法改变环境,那便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自那之后,我每天早上早到公司半小时,看半小时的书。就是利用这半个小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看完了一本关于广告的书。每晚回到家,多,则有一个小时的个人时间,少,则直接睡觉。我知道自己写文章有多慢,而且在写作时需要绝对的安静和高度的精神集中,因此一个小时的时间无法做到让我快速进入写作状态之后又被迫退出上床睡觉。于是我把无法写作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充电。我看完了以前没有看完的《金蔷薇》;石田衣良的《孤独的小说家》似乎让我找回了曾经奋斗的感觉。这段时间,是我内心最为平静的时刻。
只有这个时刻,我才能安静的坐下来写上面的那段文字,慢慢的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
我不喜欢做假如回到十年前这种设想,逝去的时间无法倒转。我还是那个我,有可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那个年轻气盛的自己,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只有撞了墙才知道前面真的是条死路。
可硬要说的话,就是时间和身体。
年轻时,我们总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总以为有大把的岁月供我们挥霍,有足够健康的身体供我们糟蹋。
三十岁前,我做了很多的事,做了很好的规划,什么都会一点,可是什么都不精通。我失去了很多,得到的却很少,一直在迷茫,却从未前进。搞不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只觉得自己舒服就好。三十岁之后我才更加的了解自己,想要为自己喜欢写作这件事去努力,脚踏实地的奋斗。
二十几岁的我还是太年轻,喜欢华丽的文字,喜欢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喜欢用空洞的话熬出一段又一段的鸡汤。后来我才明白,人总有不理智的时候。那些无奈的抱怨,也许只是我们想寻得暂时的心理安慰。当我深陷困境之时,旁人的劝慰、曾经写过的鸡汤都无法拉我一把。直到我想明白了,才彻底从泥潭里爬了出来,才有时间去思考书中的道理。
那些华丽又空泛的语言让我身心愉悦,可那不过是别人的人生。我的身体状况做不到让我通宵写作。我无法励志到像六六那样为了写作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我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慢慢完成自己的心愿。
我开始远离鸡汤,更多的思考一些现象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我接触了更多的文学作品之后,我更加明白自己思想上狭隘。
三十岁前我从不锻炼,可以为工作熬夜,作息混乱,冬天里不顾寒冷穿裙子。以致于我现在不过三十岁的年纪关节就出现了问题,身体状况、精神也比旁人也差很多。
很多事也许在别人十几二十岁就明白的道理,我却在三十岁之后才领悟,绕了许多的弯路。我想回到十年前告诉自己要珍惜时间,要注意身体,可是有什么用呢?时间不会再退回十年前。
唯有过好当下,才能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