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城南旧事》,忽然觉得童年的小英子仿佛小时候的自己,无忧无虑,不由得想起那天的超市偶遇……
放假后的日子几乎每天和油盐酱醋打交道,昨天晚上做饭,忽然发现所有的佐料都要见底了,过年了,买新的吧,于是,今儿早上,草草列了一个清单,奔赴超市。
九点钟的超市已经人来人往了,按照清单把物品购置齐全之后,踱步来到杂粮区,前几天五块多一斤的黄米面,今儿居然只有三块九毛九,回想起前段时间买回去蒸的枣糕不咋黏,也不咋好吃,果断略过。刚想走,身旁一位年纪六旬上下的大娘抬头问我:“丫头,你瞧瞧这面子是不是不大对劲儿啊?咋这么白呢?一点都不黄!会不会不好吃啊?”看着大娘的眼睛,我压低声音:“不咋好吃,我买过,不黏!”大娘听了我的话,果断放下准备撕袋子的手:“噢,那不买了,就图个好吃,不好吃不买了。”她扫了一眼我的购物筐,“买这么多东西啊,年轻人像你这样备年货的不多啦!”听了大娘的话,我不禁一愣……
曾几何时,“年”已不如小时候那么令我向往,反而有一种想敬而远之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上的担子重了,以至于每走一步都如老牛一般,吃力而缓慢。但日子并不会因为你的迟缓而停下脚步,年,如约而至。
依稀记得小时候,放了寒假第一件事就是把妈妈难得给自己买的新衣服拿出来,无数遍轻轻摩挲,幻想过年的时候穿上这件衣服会是多么得漂亮。其次是跟着妈妈去赶年集,看着妈妈把碗放在耳边轻轻敲击,那脆脆的声音悦耳而动听。过了小年,不大的村子里弥漫着炸年货的香味,往往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是被赶出厨房的,用妈妈的话说,别添乱,出去玩去。于是,不宽的胡同里,满是疯跑的娃娃,记忆里满满的快乐。
慢慢的,我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大,遇到的事情也越来越繁琐,逢年过节变成了“过劫”,记忆里满满的疲惫。以前期待的假期,变成了没有人打扰,可以彻底睡到自然醒的奢望。可即便如此,我还是延续了妈妈过年的习俗:置办碗筷,置办酒器,置办座椅。
大娘的一句话,让我思索良久。是啊,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也趋于快捷式,但存在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习俗是一代一代延续的,超市里红红的春联,购物架上红红的促销海报,人们满满的购物筐……都在告诉我们——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