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赤墟是老家中赤墟日的简称,墟日是客家农村约定集市交易日子,在老家中赤,每逢农历尾数为三和八便是一个墟日,如每个月农历三、二十三、十八、二十八等便是老家中赤的墟天。人们这时候去集市上买东西叫“赴墟”。
每到墟日,附近乡镇的倒卖小商品的商人、买跌打损伤“特效药”的江湖郎中、本地人等等只要有东西想卖的便趁着这个时候早早的就在村街的每个角落划好自己的地盘,原本宁静的乡街,这时候早早的便有了生气。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赤人,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墟日,平常没有见过的玩具、没有吃过的东西,这时候都会出现在这条街上。每到墟日早晨,便起的特别早,心心念念的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出发赴墟。一到街上,便像脱缰的野马一般四处乱窜,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便驻足凝视、听到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就竖着耳朵倾听。那时候最快乐的莫过于你乞求爸妈给你买的玩具、零食能到你手上,拿回去还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一年中最热闹的墟日莫过于过年前最后一个墟日,我们称为“过年墟”,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出来采购年货,那个场景像是国庆期间的故宫,除了人还是人,那时候爸妈一般是不会带着我去,怕人丢了。
到了初中,家里在街上开起了杂货店,老妈为了不让我们两兄弟墟日到处乱跑,便买了一堆的玩具让我们自己卖,赚来的钱给我们当零钱花。那时的墟日,又是另外一个感觉:出去逛大观园的思想和赚了钱就可以买自己想吃想玩的东西的思想时刻碰撞着。平日里的墟天,兄弟两的玩具摊生意是比较惨淡的,可能一个墟日也卖不出一个;但是到了过年墟便是另外一番场景,前来询问价格的家长还小朋友应接不暇,当时为了赚多点钱,利润总保持在进货价50%,遇到大方的家长便欣喜若狂;遇到讨价还价的家长,便假装很为难的样子,总会带上一句“进货价都不止这么多”,然后还是欣喜的卖给他。所以每年过年,两兄弟的零花钱便特别多,那时真是盼望着天天都是过年墟。
到了高中、大学,在武平县城求学,见过的、吃过的多了回到中赤就没有像以前想着逛遍每个小摊,试玩每一样玩具。那时候更多的是坐在街上朋友家,看着赴墟的人来人往,看看有没有哪个初中同学也出来,碰到便一起坐着闲聊着高中、大学所见所闻。
而现在,当我再次走在街上,看着墟日的人来人往,知道不会有喜欢的玩具、想吃的东西、也不会有同学、朋友忽然出现在你身边和你闲聊;但是当我环顾四周,发现两边店铺的老板还是十几年前那些人,来来往往的赴墟人好像是多年未见的朋友一样熟悉而陌生,只是他们从青年变成中年或者从中年变成老年。身边跑过一群小孩,有的开心的玩着摊子上的玩具,有的牵着爸妈哭闹着要买这个玩、那个吃。
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