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总结去年的工作,以及思考今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我发现,做计划本身就是一件头疼的事。
工作方面的总结和规划是这周要开会述职,毕竟汇报工作不像自己做计划那么个性化,所以相当于我还得做两份。
一份完成工作任务,一份是自己做的年度计划。
头疼。
每次做年终总结,就一个感觉:除了没赚到钱,收获真不小啊!
去年年初,我订了很多目标,不过大多都已忘记,更别谈完成了。但我记得,当时看了篇文章,讲的是扎克伯格如何制定年度目标的。
2009年,每天打领带上班;2010年,学习普通话;2011年,做个素食者……
普通人能达成年度计划的概率一般只有7%,而扎克伯格年年达成。我看了他的计划,瞬间醍醐灌顶,原来目标要定个具体以及简单的啊?
于是我去年定了个计划,每天跟至少一个人传递理财规划知识。
结果呢?
还是半途而废了。今年年初虽然又兴致勃勃,激情满满,但经历了两年的年度计划失败,这次我决定在做计划之处就应该慎重而理性。
而不是空口喊个口号,或者只是把自己多年的愿望写在纸上幻想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去达成。
前几天网上有段4岁小女孩儿的视频,讲的就是写新年愿望和目标,小女孩儿很可爱,内容应该是大人教的,但说得真的很正确。
小女孩说她才4岁,她的新年计划遇到了难处,不是难以实现,而是人们总是认为他们能用一年的时间改变所有。
我们应该更有决心和坚持,而不是总以舒适为由把计划抛诸脑后。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甘虚度美好时光,但做了计划后又经常反复。不是自以为是,客观地讲我不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但为何我也很难坚持我的某些计划?
我总结了有两个原因,一是有点完美主义,事无巨细;二是方法和策略不对。
说白了,还是有点追求速度,然而欲速则不达。特别是在一些习惯的建立和养成方面,我总是特别希望一次性到位。
但这样往往很容易放弃,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造成不能重新开始。
今天在得到上面听到一个观点,一个人要想建立新习惯,最好的方式是先建立微习惯。什么是微习惯呢?
比如你想养成每天看书半个小时的习惯,那就把它改成每天看1页或者看3分钟。这样的行为习惯微小到你不可能坚持不下去。
因为它没有任何难度系数,所以不会对你产生太多的阻碍,当这样的行为能很轻松达成,你就会更容易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
所以,最初追求的是固定的习惯和频率,并且一定要没有任何难度系数。这样才能给你建立一种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把人的行为变为习惯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动力,二是意志力。
在习惯的建立和养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意志力。然而,大部分人缺的就是这一点。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只要比别人更有意志力更努力一点,就能过得比绝大部分人幸福。但只要稍微懂一点点策略,就能让自己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
以前我总认为,我坚持不下去,是意志力不够,是动力不足。后来我发现,原来是策略不对。
因为以我追求完美的开始的方式,一旦中途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立即让自己信心受挫,然后消耗我的意志力,最后不能坚持。
而用养成微习惯的方式,就能避免遇到困难而让意志受挫。
你想,要是我一上来就制定每天写3000字的计划,是不是很容易放弃。如果改为每天写30字,那简直就不叫事!
这样的微习惯养成,非常好用,也可以同时多个习惯一起开展。当你一个微习惯养成后,你就可以慢慢加量,最后积少成多。
其实这方法太简单了,就跟我们定了目标需要拆分为小目标一样。但这个是从开始之初,就建立很小的行为,让你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实现。
在自身管理方面,还真有不少特别有用的小技巧。再比如,我们现在面临的选择太多,很多人就有了选择综合症,做判断变得非常纠结。
比如我,就是典型。虽然我一直在有意识改正,但改变的难度真的不小。
那如何解决反复纠结的问题呢?
古典给出了三个办法:
一,把小事模式化。就是说,对于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就算做错选择也无关痛痒,为避免纠结浪费时间,就把它流程和模式化。
比如很多人每天会纠结穿什么衣服,那扎克伯格就模式化啦,周一到周五都穿白色衬衫。你可以不用那么朴素,可以备5套,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套,固定下来。
比如很多人纠结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那就把它模式化,中午吃面,晚上吃馍馍。
二,大事做调查,做实验。如果真的是一些影响人生命运的重大选择,那就好好做调查,权衡利弊,如果利弊相当,那就再做亲身试验。
比如有人选择工作纠结,对于行业和职业未来发展这些相对于好判断的选择,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等判断。如果是对于个人性格或者自身不确定的因素,那干脆直接尝试一下。
三,也是最重要的,行动起来。无论是做什么选择,去做才是最最关键的。很多人就是在反复纠结中沉沦,永远没有开始的一天。
就像你说学习理财,你纠结到底看这本书还是那本书,纠结到底投股票还是买基金,都不如你做了再说。
因为绝大部分事情都是充满不确定性,你只有出发,才知道方向是否正确。
况且,就算方向错了,那也是一段经历嘛,说不定你就见到了别人见不到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