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都是很难受的起床,满身倦怠。
几乎是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年纪,父母羸弱的身影,让我感叹自己的不争气,但确实无力挣扎。
我心里几乎越来越焦急的想要寻找安全的突破口,但是安全地带不断缩小,我的世界一直处在惶恐不安之中。
很久以前,在我的烦恼没有这么沉重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饥饿的女儿》这一本书,但我真正读完,已经是3-4年之后了。
我觉得这种时间被一本书的节奏衡量的感觉,很舒适,很有情怀。
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我可能在读大二或者大三,也许是她描绘的重庆山城寂寥悲戚的景色和苦难的劳动人民引起了我的共鸣,想要透过这样一段文字来了解我土生土长的城市这些年承载过怎样的故事;又或许是被简介里描述的一个女人跨时代的对“性”的感知如此袒露的讲述吸引。
但是由于一些不记得的原因,只看了头一两章,我就将它遗忘,投入到找工作换工作的起起伏伏,庸庸碌碌。
直到最近家里发生一些变故,我慢慢沉寂下来,在没落的时光里,我又重新找回了这本书。
它就像一个挚友,我一深入其中,就感受到坚定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知道我们都是一样无措的面对生活变故,苦难终会出现,只是不知何时会出现,我们在世间本就是不确定的。
书中的女儿对历史老师的情愫也让我颇有感触,以这条线索延伸出去的,是她“一生中度过的最莫名其妙的日子和总难挣脱厄运的世界”。
就像突然有一天,她游历在自由与放纵后回到家乡时,如同梦呓一般昏昏沉沉的,被迫的接受着这些年的变故:“他自杀了,再也不需要呼吸。
“他对自己的命运一直是病态的悲观,而我偏爱这种悲观。”也许是时代的巨大悲哀给了小说中的人物命定的悲凉与追溯不到的来历。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人世的荒原之上,对峙着欢乐和绝望的双峰。暂时的,我也会患上了只有弱者才有的逃离病。哪里能逃出升天呢,在这个世界,寻找不到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