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22 奇点阅读K5打卡D2
开读絮叨,K5的计划书目本是《AIG背后的金融帝国》以及《灰犀牛》,开营第一天6/21发现这两本书都不在家,却看到《定位》在,塑封未解。恰巧这几天也在思考自我定位的问题。自从怀孕生女,时至今日近两年时间,最开始只是觉得人生中多了一个小生命,更丰富了我的生活,获得了这半生以来最大的成就感,从未想过自己这两年失去了什么。最近这一个月,公公婆婆前来探望孙女,我也调整了每天24小时带着娃东奔西走、上下班、见客户、签单、伺候吃喝拉撒、陪看绘本讲故事、陪玩陪睡的SUPERMOTHER的生活,继而像孕前一样以职场女性形象独自在外奔波。此时“独立”的我猛然发现,昔日朋友、同事、同学甚至闺蜜和孩子老公以外的家人都久未联系,微信上主动跟她们打招呼都变成我自说自话,没有女儿的朋友圈不在有人点赞和评论。同事电梯间看到我反应是“哦,原来是你!没带小芈都没认出来。”猛然之间,我惊觉这一年来我自己不小心塑造的是“小芈妈妈”的形象,没有小芈的我是毫不起眼的!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现实!
一直在关注奴隶社会,却没有细看她们的自我定位,最近想加入深圳一土志愿者,申请加入磁场一土社区的时候被提问“奴隶社会的群体定位是什么?”一顿狂翻之后看到一个很长的词“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真棒!这不就是我自己内心的那个自我形象吗?小时候爸爸就说我爱做梦,但我一路也是好好学习,毕业后自己找工作,19岁开始就经济独立,跌跌撞撞也在朝着自己想要的人生往前走。
那么,问题来了?我如何再次树立非“小芈妈妈”的独立形象呢?此时遇见《定位》,是巧合?也许,先翻阅学习了再说。
照例,先翻目录,看到有一章专门讲《职业定位和个人定位》,眉头一舒,bingo,这就是我想要看的书。
这是一本1981年就出版的书,几乎就是我的年龄,但是2011年中文版出来时却仍然属于前沿理论。我虽然在30岁之前修习了管理学,但如今翻阅《定位》时看到的都是很新鲜的词汇和理论。
关键字: 聚焦、心智、二元法则、由外而内。
这是一本序很长的书,序的内容系统而精炼,让人对正文非常期待。通过序,了解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本质,了解到20世纪截然不同的前后50年,了解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逐步进化和改变。定位,其实是知识社会的新生产工具。定位,从产品出发,可以是一件商品 ,一项服务,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定位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要不要定位的问题,要么就是在正确、精准地定位,要么就是在错误地定位,并且错误地配置资源。
当下信息传播过度的现实下,定位也是第一个应对过度传播的社会中信息不被接受这一难题的思想体系。
关于心智的理论,结合二元法则的使用,发现我所在的企业已经用得很成熟了。比如我们会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以及“问题在客户那里发生,就要在客户那里解决”,“你不能说客户过去选择错了”“约客户见面 ,给对方见面的时间要二选一”。
还有,聚焦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由外而内地定位,脚踏实地,越简洁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