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里面的第三篇。原本觉得对这篇文章很熟悉,因为疫情期间的时候,自己让两个孩子在家里背过,自己也不陌生。所以先选了这一篇来讲。

但是,直到今天上完课,我却觉得自己反而蒙圈了,感觉,自己稀里糊涂的把这节课讲完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例说明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读起来气势逼人,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这符合孟子的写作风格,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气势非凡。

孩子们读起来也都朗朗上口,声音响亮。

先让孩子们自己读通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说出课文的意思。

然后归纳,古今异义字,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词语解释。其中文章出现了很多的使动用法,比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里面的:苦,劳,饿,空,都运用了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经受饥饿之苦,使……受到贫困之苦

人恒过    过,是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入,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

出,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外。

这部分我觉得是自己的弱项,给孩子们讲解的也不是特别清楚,只有加强机械记忆来促进理解记忆了。

字通了之后,让孩子们翻译重点句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居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接着进入问题探究阶段。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不是特别难理解。

先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去,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举例,吴越交战越国失败,越王勾践被俘后不忘耻辱,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反观吴王夫差,以为忧患已除,骄奢隐逸,狂妄自大,最终被勾践打败。

在课堂上又给孩子们穿插了卧薪尝胆的这个小故事。


文章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1、内容上这些人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磨难,终成就大业,2、论证上运用举例论证,具体阐明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观点的论述,3、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不可辨驳的歧视,增强了说服力。

这个问题在内容上孩子们不难理解,从排比修辞上,孩子们也从小学都接触过,增强说服力的排比句式,他们比较熟悉,所以一起沟通起来不费事。

问题出在什么是论证?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孩子们还没有系统的学过议论文,何况这又是一篇文言文,我说的也是不够全面通俗,孩子们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看来,我们要一起努力了。不过在这篇文章里没有把它设为重点,孩子们理解即可。


文章在论述磨难对人才的影响后,为什么还要提到国家的治理呢?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人”“国”都适用;2、造就人才,主要论证了“生于忧患”,而治理国家,主要论证了“死于安乐”,由个人到国家时的论证,更全面更周密。

这个问题还源于孩子们对中心论点对论证的理解。我觉得还需要一个过程,理解的还不够。

作者思维缜密,论证严密,请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先列举六人事例,引出下文论证,接着从个人成才的角度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然后由个人延及国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个问题虽然孩子们说理解了,但是我觉得他们理解的还不够透。本篇文章确实作者思维缜密,论证严密,思路也非常的清晰,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中心论点,论证这些词语还是有些陌生,理解能力好的同学,班里也就一二十个,他们可能会好些。

这些也由于我讲解的不够通俗不够全面。以后我也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讲解,多多学习。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不难,先说出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错误。

认识也基本到位: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这也是老师时常给他们说到耳朵起茧子的话。他们时常犯了错误,老师既要批一批,还要哄一哄。

课堂讲到这里还不忘“德育”一番。鼓励他们熬过艰难困顿的学习生活,然后发奋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人的智慧来勉励自己,珍惜学习的时节,成就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

就是不知道这些娃们是否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呀!

总之这篇文章基础知识需要加强积累记忆,课文的论证思路,需要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



想想《富贵不能淫》,这篇文章就任务更艰巨了。孟子认为什么是“大丈夫”的光辉形象呢?

最近班里有几个孩子喝酒,昨天晚上有一个在班里喝的烂醉如泥,在班里直接吐了一地!听学生反映,今天早上居然有一个同学在上课的时间偷偷的抿一口抿一口,趁老师没看到时候!真是奇葩了!

班主任课下调查,问他们为啥喝酒?是不是有什么事?班里的几个同学说他们觉得喝酒有面子。

“有面子”?

这个“面子”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