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人世间,我是芸芸众生中极普通的一个人,但我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和追求。
除工作和生活之外,我平静地自修,又耐心地练习写作。只要我拿起了笔,就能写。无须望梁兴叹,也无须俯首拾人牙慧。只须放眼纸笔,文自胸中出,自然流露,我就能随意书写。
我从来不会因为要费时间多读书,多写字而心烦。读书、写字已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从书写的愉悦中享受着书写过程的愉悦。
只要认真的读上几页书,默默地写下几页文字,我为生活躁动的心,便能渐趋平静。这是我日久养成的习惯,是受到诗书熏陶滋润的好处。
心静如水,写起来才会有条理,顺理自然成章。宠辱皆忘,烦杂之事置之度外,我心平静如流水,文自胸中流露出,我只管源源不断的写下去。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对人生进行观察,便能有所发现和感悟。用语言表达它,一旦形诸文字,便有了我人生历程的足迹,便让我的思绪留在了字里行间。
我曾经历过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对我的精神生活却没有造成深刻的影响。尽管,我也曾烦恼过,忧郁过,痛苦过,沉默过,可我通过读书写字,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凭着诗书的熏陶和书写练就的一份耐心,遇事我便能冷静应对,想尽一切办法去化解它,烦恼与烦躁,就会淡化,渐去渐远,烟消云散了无痕。
我最欣赏人类最佳的品性之一:耐心。不急躁,不厌烦,如沈从文先生那样“耐烦”,或《朱子语类》所言:“如前途等待一人,未来时,且须耐心等待。”
耐心阅读,耐心观察,耐心思考,耐心琢磨,耐心写作,耐心校对和修改。耐心做一切我该做的事情。就是阅读简友们的诗文,也是如此,决不敢马虎应付。
我想,朋友们对下面这首诗,也许并不陌生吧?请看:
“往业倾颓尽,艰难涕泪余。残编催白发,犹事数行书。”
这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史学家谈迁(1593~1657)作的一首小诗,是他一生呕心沥血、百折不挠,专心、严谨、耐心治学,撰写明史《国榷》最真实的写照。
据有关史料记载,谈迁花费27年的精力,撰成了百卷巨著《国榷》,岂料盗贼入室,毁于一旦。
那年他已50余岁。尽管他十分伤心,拊膺流涕,仍发愤重头干起,寸纸细书,终于撰成108卷、洋洋洒洒500万字的《国榷》。
用毛笔书写500万字哎,何况还得搜集资料,删繁就简,分门别类,编排目次,使之一目了然!你想想,这是一项怎样巨大的工程,需要怎样的一份耐心!
每想到前贤这份治学、著述的严谨、耐心,我就不敢浮躁,不敢疏懒。我也得耐心一点,做我寂寞的文章。
有时候,我会想,我年纪大了,在文学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走,注定是个落伍者。但细细一想,我会对自己说:这怎么可能!
怕落伍么?那我就往前追,赶紧追上去。我不甘落伍,就得发挥我的潜能,搏命似的追赶。
我知道,走在前面的人,也有歇息的时候。趁着他们坐在树荫下歇息,我就继续往前走。也许很快会看到,他们正坐在那棵树下乘凉,海侃。我可以走近他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同他们一起携手并肩,继续往前走。
我将自己融进他们的队伍之中,受了他们精神的激励与鼓舞,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凭藉他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巨大的力量,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内心和身体都充溢着活力,脚步自然稳健,轻快了许多。
于是,我不再孤单,不再是落伍者。我在简书,在新浪微博,在微信朋友圈,发的那些文章,得到人们来自天南海北的关注和鼓励,就足以证明我此言非虚。
“我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云。”凭藉的就是这支文化大军的力量,以及一份豁达,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愿以此与文友们共勉。
2018年10月7日,时在广东遂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