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在教育部的一个教育论坛上遇到了简·尼尔森的女儿玛丽,在这个论坛上,她作为发言嘉宾,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认同。她说,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这个话为什么让我觉得特别棒,我的育儿经验以及我所讲述的所有的理论都指向这个方向,那有人说你这样讲也太夸张了,管孩子哪有不生气的,生气和痛苦是两回事。
有很多家庭当中会觉得孩子已经成为了特别大的一块心病,就觉得太让人生气了,太没招了。比如说孩子不守时,孩子喜欢吃零食,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打游戏上瘾等等。每一件事让父母都觉得没法解决,无比痛苦,这个时候你的方法就一定错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来讲述简·尼尔森的这本非常经典的著作,叫作《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英文名字是积极的纪律(Positive Discipline),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纪律性的环境。但是这个纪律性的环境所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
在整个这本书当中,你不用记得所有的东西,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好了,叫作和善而坚定,也有人叫作温柔而坚定,或者是温柔,但是有边界。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个和善而坚定的教养环境,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并且孩子跟着父母能够学会特别多关于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技能与他人互动的方法。你就达到了正面管教的目的。
贾尼尔森有七个孩子,她是18个小孩子的祖母或者曾祖母,所以她有着非常充分的育儿经验,而且她的孩子们都非常成功。我们在要致敬的是两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心理学家,一个叫作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个叫作鲁道夫·德雷克斯。
这两个人的心理学研究给正面管教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正面管教把它发展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
在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理论当中认为,我们培养一个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孩子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这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是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所必备的。
首先,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就是觉得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第二个是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价值的感知力。那我的贡献是有价值的,大家需要我。
第三个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第四个是内省的能力很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第五个是人际沟通的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且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第六个是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第七个是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这七个方面将会为一个孩子的一生打下牢固的基础。通常父母跟孩子互动大致分三种方式。第一种叫严厉,有的父母会非常的严厉。
那天我在一个寺庙里边看到一对很可爱的小兄妹,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然后跟他们妈妈一块去拜佛,这两个小孩子很调皮,就在佛堂里跑来跑去。那个妈妈就训斥他们,妈妈当着佛的面训斥他们,我不是觉得那个妈妈没有修养,那个妈妈她是为了孩子安静,为了孩子不要去打扰别人拜佛等等,非常好的一个发心。但是那个妈妈的态度冷若冰霜。她会非常严肃地把那个男孩叫到跟前说,我跟你怎么说的,有记性没记性,出去。
我丝毫不怀疑妈妈爱孩子,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妈妈训孩子的时候,那个态度就叫作严厉。而在这种严厉的态度下,那个小男孩根本就没有改,那个小男孩嘻嘻一笑,然后就出去又到别的佛堂去闹去。因为这种用严厉的方式控制的孩子,只是短暂地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乖,其后他会有很多种反叛的方法。
这种严厉的惩罚所带来的反叛的方法有4种表现,叫4个R,有英文字母R开头的4个词。
第一个叫作愤恨,就是他说你欺负我,我恨你,我内心当中很恨你,现在小时候的我没法恨,长大了我就恨你,我就表现出来了。然后第二种叫报复,就是你不让我闹,我想办法在别的情况下,把你闹得更厉害,报复,你不给我面子,我今天才不给你面子。第三种反叛,他会做得更凶。第四种退缩,退缩就是我在你面前不做,我悄悄做,被你发现不了。
所以我们自己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小时候被你父亲揍过那么多次,你真的改了没有,还是你变得更加狡猾,然后每次做那些坏事都不被父母发现。这就是我们说第一种叫严厉的方法,严厉的方法带来非常多负面的问题,这4个只是当时就能够看得到的,再往后还会有责任感缺失,自律性差等问题。
一个人的自律性是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的,而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会使他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自尊水平越低,他就越没有自律性。
所以很多父母跟孩子为了打游戏这个事玩命,从孩子手里抢游戏机,把手机锁在抽屉里等等这种方式,甚至还有人会拿手机来做奖励。你今天做了一个什么事,我奖励你玩15分钟,孩子就欢欣鼓舞。你没发现你把孩子的自尊水平在不断地下降吗,就是孩子会觉得他是没有任何主宰能力的人,他说什么都不算,唯一的只有要么取悦父母,要么跟父母闹。到最后才能得到父母的一个许可,自尊水平越低,就越没有自律性。
我见过很多父母足够幸运,一路连打带骂带监督、带惩罚诱惑等等的手段,把这孩子哄得上了大学。上了大学以后,你还能盯着他吗?有很多父母就讲上了大学,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孩子在大学里才可以放开了打游戏,才可以放开了放纵。然后很快被大学退学,或者做出更加糟糕的事情来,所以这个严厉的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第二种叫作骄纵,骄纵就是父母也没办法。父母说,就随他吧,孩子的天性,没关系。我见过很多父母是以天性教育为理由,说孩子的事不要管他。但是你会发现,他的孩子把别人揍了,他就说不要管他,别的孩子把他的孩子揍了,那就不行,甚至有时候在博物馆里边孩子把整个博物馆吵得要翻掉了,然后甚至拿脚去踢那个博物馆的文物了,这个父母还说天性教育不要管他。
这种骄纵的方式会使得孩子没有自信,你看起来这个孩子非常地开心,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实际上他内心没有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儿,他并不清楚。他只是觉得好像这一切,父母都能够包容。所以到最后,这个孩子反倒会有成瘾性人格,会特别地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给他的指导不够多。
阿德勒有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我觉得是我读这本书收获最大的一句话,他说孩子跟大人的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孩子的感知能力特别强,但是孩子的解读能力特别差。
举一个例子,孩子家里边生了一个小妹妹,然后这个哥哥发现妈妈有了小妹妹以后就更多地去照顾小妹妹,这是肯定的。因为婴儿需要得到很多的照顾,所以父母就去使劲照顾这个婴儿。
哥哥的心理解读是什么呢?他感知能力很强,他感知到了他的爱被分到了一些到那个小妹妹身上,但是他怎么解读这件事呢?他的解读的办法就是我也得让他们照顾我。怎么才能让他们照顾我呢?我得像小妹妹一样,所以这个孩子他尿床,把便便拉在裤子上、不好好吃饭、生病等等。他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获取父母的注意力。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解读都是错误的。
我有一个比喻,我说父母其实有点像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父母不是孩子的主人,父母像是孩子的导游。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他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他根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那个是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要跟他说这样的话,为什么要道歉都不知道。父母要跟他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要给他树立一个边界。
那么要做到既要有边界,同时又不能那么严厉,又不能那么凶用惩罚的方法吓到他。应该怎么做呢?第三条路就是正面管教的道路。正面管教的核心就是我们要能够学会和善而坚定,那么你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依据?简·尼尔森说,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要看四件事。
第一件事,他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就是他让孩子感觉到了无条件的爱,但是又有确定的边界,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
第二个就是他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你要知道阿德勒的心理学研究当中,就认为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追求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个就是归属感,第二个就是价值感,就是我觉得自己蛮特殊的,我觉得我是有价值的,叫价值感。归属感就是我知道有人爱我,我的爸爸妈妈是肯定无条件喜欢我的,这两种感受是孩子最重要的。
童年时候追求的东西,所以还有很多父母问这样的问题说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婴儿的时候哭,一哭起来声音好大,要不要抱他?很多人支招说不要抱,越抱他哭得越厉害,这是完全外行的说法。
当一个孩子哭闹的时候,他是在寻求归属感,他在寻求有人爱他的那种感觉。这时候父母根本不管他,父母说等他哭够了他就不哭了,小孩哭一哭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他的内心当中就会觉得特别地焦虑。这种焦虑会在什么时候释放出来呢?结了婚以后 。所以我们后边会讲一本书叫《亲密关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结了婚以后,这种没有满足的归属感以及这个价值感都会在婚姻生活当中变化成大量争吵的原因。所以,你一定要小心教育能不能给到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第三个就是教养的方法是否长期有效?我见过很多父母对孩子冷冷地说话或者非常凶地大喊大叫,或者就是那种感觉,那种气氛能够让整间屋子的人都害怕。那种感受是因为父母觉得只有这么严厉才会有效,这个所说的有效,就是短期5分钟之内,就是现在我只要一凶,他立刻就变好了。然后很多父母会说每次都得让我翻脸,每次只有我翻脸了,你才能够听话,这都是短期有效的方法。
你要考虑长期有效,你稍微学一点原理,你稍微想一想如果这个行为累积在这儿。再过个10年或者15年,他长大了以后还会不会有作用,或者他离开了你,他需要自律的时候,还会不会有作用,这是第三个要素。
第四个就是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你通过教养方式能够传递给他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品格。
符合这4个特征才是一个有效的教养方式的标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怎么样能够做到和善而坚定。
这里边有一小段案例,我觉得一念这个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和善而坚定的表现。孩子跟父母顶嘴,然后特别凶就坚持不要做一件事,孩子发飙了,这时候你可以怎么做呢?有的父母会很生气把孩子拉到一边,这是叫作严厉。有的父母说,那就随他去吧,这变成了放纵。
和善而坚定的表现是什么呢?这时候父母转身先离开了,为什么?我不能够要求你一定要学会尊重我,但是我最起码可以要求我要尊重我自己,我现在感受不到孩子对我的尊重了,所以我需要冷静一下。这个过程其实是让父母冷静的一个过程。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处理问题是没法做到和善而坚定,所以这个父母先转身离开。孩子也会觉得妈妈是不是生气了,走了。然后过一会,父母调整完了心态以后过来说,宝贝,我很抱歉你刚才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
确定了一个规矩,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这要告知孩子,我不是生气,我是不能够接受你的这种做法,虽然我爱你。接下来要说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的时候,你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的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看出来什么叫心平气和了吗?就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解释这件事,就算我生气了。我要告诉你刚刚的那个做法让我生气,现在我已经调整好了,我希望咱们俩能够同样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在跟你学习,所以如果你能够表现出来平稳的情绪态度,你能够用建设性的方法跟他来解决问题,这个孩子很快就学会。而在制定规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邀请孩子加入进来。
比如说我们家玩手机这件事儿就是公开讨论,嘟嘟喜欢玩一个叫《天天酷跑》的一个游戏,然后玩了大概两三年了,昨天他把它删掉。他说爸爸,我觉得我应该跟这个游戏告别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已经玩了这么多年了,我想玩一个新游戏。我说那你玩一个新游戏,你为什么把你原来的游戏删掉了?那正好有你那么多的积分,有你那么多的这个宝贝、奖品。他说没关系,就是他删掉那个老游戏,他觉得没关系。
这个让我很欣慰在哪儿呢?你有没有见过有的家庭里边的孩子丢了一个游戏里的道具或者宝贝就特别地抓狂,甚至我们还听过那种极端的案例,有一个人所有的装备丢了以后,竟然自杀。因为那个装备是他打了很多年打下来的。我跟嘟嘟当时就讲,我说嘟嘟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删掉这个游戏,你内心都不会那么难过吗?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你心中有爱,你心中确定有爱。你知道你的父母是爱你的,所以你不会对那些外在的装备游戏那么在意。嘟嘟听了以后很高兴。
我们在讨论说,他想再玩一个新的游戏的时候,重新制定规则。他原来玩那个天天酷跑是一周玩10局,一周就10局,他自己数着,大概一局也就是两分钟左右,他就玩一会儿放下,然后就是10局一到。他一定把手机还给我们就不玩了。
这次新的游戏,不是按局算,所以我就建议他,你就一天玩半个小时。我觉得一个孩子一天半个小时游戏真的不算过分,我说一天玩半个小时。他说那不行,那太长了。那一天玩半个小时时间太长了。如果是一周10局的话,原来一周才不到半个小时,那我现在就变成一周半个小时怎么样?他在跟我商量,他在跟我提各种各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然后就真的能做到。
因为这个孩子他有他的自尊心,他的自尊水平高,他就会有自律能力。而且我又让他知道说,因为有爱在这里边。所以邀请孩子加入到一起制定规矩的这个过程当中来,再加上你有一个平稳的态度,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做到温柔而坚定。
当然说起来这么简单,还是有一些工具要学的,我们来学一些基本的概念。首先我们说自尊很重要,一个父母肯定孩子的时候,是培养孩子自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机。但是你会发现很多父母肯定孩子是用长者的角度来的,就是宝贝做得很好,爸爸很高兴。你看这几个事做对了,你还不错,小子。这种话都不是帮孩子提高自尊水平的话,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他是依附于大人的话。
而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说你今天能帮我做这件事,我的内心非常感激。因为你所做的事就叫作关心,我能够感受到你对爸爸的爱。这才是能够调动孩子对自己所做的行为价值感的感受。
所以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其实是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关于自尊的概念。
第二个就是赢得还是赢了,我们是要赢得孩子,还是要赢了孩子。大家仔细品味一下,我们很多家里边的父母所做的事是为了赢了孩子,甚至很多父母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坐在后边看,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按照他的要求和节奏把这事给做完了。
当你发现你总是期望在各个角度赢了孩子的时候,甚至到孩子长大以后要嫁给谁也要你说了算,要做什么工作也要你说了算,要不要出国也要你说了算等等。父母在跟孩子做斗争的时候,你要赢,孩子就一定会输。你习惯于做一个赢家,孩子就习惯做一个输家。
反过来什么叫赢得孩子?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跟他之间是爱的关系,有任何事都可以问自己的父母,都可以尊重自己父母的意见,这才叫赢得。赢得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同理心的倾听。当孩子表现出了错误的习惯的时候,父母如果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孩子会特别得暖心。
比如说,爸爸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爸爸也曾经把东西打碎过。嘟嘟在家里玩球,然后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他妈妈很喜欢的一个茶杯,然后嘟嘟当时都快哭了。因为他觉得闯了大祸,把一个杯子打碎。我们的表现就是我告诉他说这个事,我还真是挺难过,为什么?因为这杯子确实挺贵,我很喜欢这杯子。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杯子打碎了它的自然后果是我心里很难过,我会觉得很遗憾。
这都没问题,你告诉他,如果这样真是可惜,这么好的杯子打碎了,让他知道自己做这个事是有一个错误的后果。这时候告诉他说,不过没关系,没有伤到人是最重要的。然后我们帮你把它收拾这个玻璃渣,你要小心。告诉他说,爸爸小时候也打碎的东西。打碎过东西以后,就觉得特别得害怕。
但是我们从这件事情学会什么?他说我们学会小心一点。我说那好,那咱们有哪些方法能够小心呢?他说,那我们可以不在这儿玩,我们可以去没有杯子的地方玩。我说好的,这是客厅,这个地方就是陈列着这些贵的东西。所以你可以去那边玩,我们家地儿也大,反正就到那去就好了。还有什么办法?他说那我不要在屋子里玩球,屋子玩球容易弹。从那以后他打东西就少了,那一天接连发生了两三件这样的事之后,后来就很少再打碎东西。
因为我们要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谴责的机会。我们见过很多家里边是孩子一犯错,老爸老妈就出来说跟你怎么说的,跟你说过多少次,那没记性,骂一顿。
你知道你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跟孩子划清界限,就是很多父母急于批评孩子,核心的原因是不想跟孩子共同承担结果。他会觉得说我又没做错,我跟他说过了,我都教过他了。你看他不断地强调,我跟你怎么说的,你这孩子不听话你看,他认为是孩子不听话。
但事实上就是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来承担这个错误。因为孩子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你培养,你是他的监护人。所以你急于划清界限,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我们怕受到谴责,我们内心当中,觉得失去了一个杯子。童年的时候,你被你的父母整天谴责,所以当那个杯子打碎了以后,你的内心当中首先反应出来的是有人要被骂了。那么这时候应该是谁,最好不是我。
所以你也没长大,你还是一个为了打碎一个杯子都会害怕的小孩,所以你会把这个恐惧的心情变成愤怒。变成愤怒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这个责任推卸给对方,你让孩子替你背了这个锅。让孩子觉得特别有负罪感,特别痛苦。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从这件事当中,他唯一学会的就是别惹我爸,惹了我爸会挨骂。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所以要把每一次孩子犯错的过程,当作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在嘟嘟大概两三岁的时候,就教会他一个词,叫作吃一堑长一智。然后他说什么意思?吃一堑长一智就是我们做了一个错事,我们一定会学会一样技能,然后就能够变得更聪明。后来有时候家里边做错了事,我们总结完了以后,我就会说怎么样,吃一堑,然后他说长一智。
所以,我会觉得在家里边就算是孩子犯了错,也是非常美好的互动的过程,你就会觉得特别得轻松愉快。有一次他考试成绩考回来的,数学考了七十三分,他一般都是九十九一百。那天考了七十三,特别高兴过来跟我讲,爸爸,我只考了七十三。他很兴奋,他没见过自己成绩考得那么低的时候,然后就跟我讲有很多家里边孩子成绩考得差,不敢跟父母说的,那种暴风雨要来的时候那种感觉。但是嘟嘟跟我讲说我考了七十三,我就问他,我说那你怎么会突然成绩低这么多呢?他说背后也印了题,没看见。
一二年级的小孩,他哪知道大人有这么多的心思,正面印了题,背后竟然还印问题,所以他把正面提答完了以后交了,都对了,结果后面题压根没答。我说那行,那这次学会什么了?他说这次学会以后要把所有的卷子都要看一遍,一定要把所有卷子都看一遍,他就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整天要赢了孩子,这是第二个很重要的观念。
我们要在教育当中学会道歉这件事,道歉不仅仅是让孩子要学会,我们自身也要学会道歉。道歉有一个三R原则,三个R就是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承认,说我刚才犯了一个错误。第二个是和好,那我希望得到你的原谅,我向你道歉。第三步叫作解决。你看咱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这件事。
这里边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我见到了那个玛丽,就是简·尼尔森的女儿,她小时候有一天跟妈妈吵架了,吵架之后,贾尼尔森非常生气。那天不知道,她也没说具体什么事,就非常地生气,然后说你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调皮捣蛋鬼,就说那个女儿。那个女儿说,你可不要待会儿找我道歉,因为她知道妈妈这套理论,你这样用语言伤害我说,你可不要待会跟我道歉。简·尼尔森说,你放心,我绝不会跟你道歉,这妈妈也是真急了。
所以你知道,虽然我们有很多理论,甚至是这些人创造这些理论,父母有时候犯错也是难免的。我们对自己也要宽容一点。玛丽就砰摔门回到屋子里去,哼哧哼哧生气。简·尼尔森过了一会冷静了,她完全理解这个理论。冷静了以后,她说行吧,我去给她道歉。
然后去把门一推开,发现那个玛丽坐在屋子里边拿着一本《正面管教》的书,然后拿笔在上面写骗子,骗子,骗子,就是她恨她的妈妈,在本子上写的全是骗子。因为你妈妈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你竟然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我,就写骗子。后来简·尼尔森就过去跟女儿道歉,就是用承认,和好,最后解决。
一开始玛丽还不接受,但是过了大概三五分钟,当女儿也消了气以后,就过来拥抱她的妈妈。因为都是《正面管教》的方法带大的孩子,所以她的修复能力和情商能力都比较强。
那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任何一个家长,你方法就算是对的,就算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也难免会犯错。这时候你要用你的道歉来帮助孩子学会道歉。当孩子也学会了道歉以后,在家庭互动当中就会出现,特别多修复的机会。
所以三个R原则的道歉方法,还有就是要教会孩子社会价值是非常重要的。阿德勒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理论,叫14天修复理论。有一个人说他得了抑郁症,跑来找阿德勒,阿德勒因为是心理学家,阿德说14天我就能帮你治好你的抑郁症。然后这人说什么事,怎么做,有方法吗?阿德勒说你每天为别人无偿地做一件事。咱们中国人讲的日行一善,你只要坚持14天都为一个其他的人,不管是谁,为其他人做一件事情,不求回报,14天下来抑郁症就好了。
这个患者就讲说那凭啥,凭啥我为别人做,别人都不为我做,我为什么要为别人做。阿德勒说,那你估计得21天。事实上就是如果你真的尝试着为别人做一些事情的话,你会觉得特别愉快。
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机会为别人做一些事,比如你开车拐弯的时候,有一个人要过马路,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踩住刹车,这对你来讲肯定很痛苦,一脚油,唉呀又浪费了,踩住刹车或者人开车就讨厌被阻挡,所以阻挡就会非常的生气,甚至还有很多人按喇叭,催促那些行人。你下次试一下,你不要按喇叭催促他,然后你就刻意地踩住刹车,示意那个过马路的人说你请过,你会很愉快,就是那一天你的心情会很好。
因为你的自我认同度提高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劝大家多做好事的原因,还包括你在地铁上让座这样的事。有心理学家专门做过这样的测试,就是让一些人在地铁上不让座,测量他们的结果,还有一些人是让座,结果发现让了座的比不让座的觉得更轻松。不让座的那个下了车以后,觉得好累,因为他完全没有社会价值感。所以要培养孩子,具有社会感价值感。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关于信心这件事,实际上行为失当的孩子都是因为丧失了信心,我们待会会讲那些行为失当的不良行为包括哪些。丧失了信心之后,他感受不到归属感,也感受不到自己独特的价值的时候,他就会出现行为的失当。而人生最重要的是回到原点,就是我们要去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那么,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会有哪些偏差的行为呢?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不良行为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他犯错是两回事儿。比如说一个三岁的孩子会打破一个东西,这个不叫作不良行为。因为三岁的孩子打破东西是正常行为,我们不能够把这个当作是不良行为。
真正所谓的不良行为,一共有4类,第一类叫作寻求过度关注,比如说我们有朋友的孩子就是他永远让妈妈盯着他,就是妈妈只要不盯着他,他就哭,妈妈什么事都干不了,因为他一定要妈妈盯着他,不盯着不行。甚至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敏感,妈妈只要一动一走,他就会哭。他寻求过度的关注,做任何事都需要你来看我,你来看我。这种孩子就会出现特别多的,比如说哭闹、大喊大叫、分离焦虑等等,都是在寻求过度关注的一个表现。
第二种,就是寻求权力。寻求权力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在家庭当中发生了权力争夺,你让我干这个事我非不,我就不干,这个叫作权力争夺。一个家庭当中一旦出现了权力争夺,本身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因为事实上,如果你早年间把工作做好了的话,家里就不会发生权力争夺。比如像我们家朋友来了以后就会发现说,樊登你说话你儿子挺听的。就是我只需要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微笑或者冲他示意一下,他就知道我是什么意思,然后就很开心地跟我去互动,就按照我说的我的提议去做了。为什么呢?在我们家里边我们都知道谁说了算,父母是监护人,所以父母的决定肯定是要被执行的,在我们家里边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能不能尊重孩子的意见呢?当然可以,我们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之上。我们会跟他讨论问他的意见,但是最后做决定的人一定是父母。一旦父母做了决定,孩子是不会轻易地挑战。因为孩子充分地相信父母,孩子知道父母做一切都是为了他好。这个感情是在3岁以前打下来的,你到后期就会特别少出现权力争夺,几乎没有出现过权力争夺的现象。
第三种就是报复,如果你过了这个寻求权力的阶段以后,这个孩子会出现很多报复性的行为,比如说乱花钱,破坏家里的东西,故意搞得你没法睡觉等等。他有很多种方法来让父母觉得不舒服,你让我不舒服,我就让你更不舒服。
第四种,严重一点,一般会出现在10岁以后,叫自暴自弃。这个现象就是孩子做任何事都觉得无力感,他觉着我解决不了,我学不了的东西,数学我就不行,我不能学这个。或者他觉得我就是长得难看,没人喜欢我,我也不愿意跟他们努力,不喜欢那么交朋友。所以父母骂他也不烦,他也不还嘴,他就是消极抵抗,我就这样。
这四种方式听起来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在成年人身上也会出现。如果你童年的时候,没有把这四件事解决好,你长大了以后会把它用在你周围的同事、亲人和配偶身上,这个会伴随你一辈子。
所以怎么样识别这些不良行为呢?有从内到外两种方式,从内的寻找方式是关注你自身的感受。如果你感受到孩子让你恼怒着急、内疚或者烦恼、恼怒,那么孩子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过度的关注,如果你感觉到威胁就是孩子想要主导,而你也想主导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者有时候被打败了,那么孩子的目的可能是寻求权力。那么如果你感觉到受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是憎恶,孩子的目的很有可能是报复。
你们看过《放牛班的春天》那个电影吗?那个电影里边有一个抽烟的小孩,就是那个小孩是特别坏的一个小孩,然后他最后选择的办法就是放一把火把整个学校烧掉,就是报复的手法。
然后第四种就是如果你觉得无能为力、绝望、无助,那么孩子现在的状况很有可能是自暴自弃,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感觉来支配你,你也就和孩子一样会自暴自弃,这是由内而外的去发现。
还有一种发现的方式是由外而内的。你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从孩子身上寻找线索。第一种反应,你要求他停止,说不要做了,然后孩子停下一会儿,但是过不了多久又重新开始。那他是为了能够吸引起你的关注,所以这种是第一种叫寻求过度关注。
如果你要求他停止,孩子继续他的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言语顶撞,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如果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那么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这就是第三种行为报复。
如果孩子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比如说他会在班上成为一个很放任的人,他会成为班上经常闹笑话的人,有的孩子在班上整天总是出洋相,这个其实就是自暴自弃的一种表现,这些都是重要的偏差行为。
那么这些偏差行为应该怎么样解决?核心最基础的解决方法就是每一种偏差行为都要有的解决方法是你要跟孩子建立感情,要对他表达你对他的欣赏,要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并且表扬他,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对他有无条件的爱,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所以待会我就不一个一个讲了,每一个方法里边都有这一条最基础的方法。
那么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你可以尝试着给孩子一些确定的任务,让他完成一些任务。这时候他可以不在你身上寻求过度的关注,他去关注那个任务,他也会有成就感。第二个是拥抱他,经常拥抱他。
第三个是跟他创造一些特别时光,什么叫特别时光?比如说和他们约定了每周有一个小时妈妈和你的特别时光。在这一个小时里边,谁都不能打扰咱们俩,妈妈就陪你玩,孩子感觉会非常好。甚至简·尼尔森说她在家里边玩这个的时候呢,电话铃响了,她会很夸张地走过去,把那个电话拿起来说,还不管对方是谁,她就说现在是我和玛丽的欢乐时光,请你不要打扰我们,啪,挂掉。
孩子会觉得我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这种叫作独特时光的作用,跟孩子建立一个一周一次的独特时光,我觉得不是一件奢侈的事。这是值得的,会非常开心。
嘟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问我,因为我经常会带他去看各种各样他不明白的东西,我都会给他解释,我是个导游。嘟嘟问我说,爸爸,土桥在哪?我们门口这条八通线的终点站是土桥。他一路上,他走过双桥,走过四惠桥,走过各种各样的桥,他不知道土桥在哪,他就特别想知道土桥长什么样。
那时候他3岁多一个小孩,后来圣诞晚会结束之后,我去接他。他们班的老师就问说怎么提前走了,待会还要吃东西。我说,他想去看看土桥什么样,我带他去看一下土桥,嘟嘟特别骄傲。嘟嘟在那个班上就觉得你看,我爸爸带我去看土桥了。我就真的开着车带着他跑到好远,跑到土桥站,带他站在桥上说,这就是土桥,那个地铁会从那个洞里面钻出来的。
这种事一般的家长会觉得这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很有意义,这就是独特的欢乐时光,这是我们俩在一起属于我们俩的,叫特别时光。你跟孩子营造这样的特别时光,孩子就根本不需要天天引起你的关注,我随时可以从嘟嘟身边走。我说我出差去了,嘟嘟跟我再见,就走了。我陪他玩一会,然后我去工作,他不会来打扰我,他说,爸爸,你看,我这个怎么办,他不需要,他不断地打扰我的工作,就是他需要引起我的关注。但是他心中很确定地知道爸爸是非常关注他的,他有了这个确定的答案,还需要这样不断地证明吗?
所以,我跟嘟嘟可以完全相安无事地一块工作,我在学习,我在做我的书,写我的脑图,他在旁边写他的作业。昨天晚上就这样。他写完作业后跑过来看,我写的脑图,他说,爸爸,你画脑图画得真棒,我画得其实很烂。但是,他觉得我画得很棒,他会很喜欢我,愿意跟我在一块互动,但他不会打扰我,这就是用特别的时光解决。
你可以跟孩子会意地一笑,如果两个人能够约定一些暗号,比如说,我们家里边我跟他约定,从小约定一个暗号,我如果吹一个曲调的口哨,他就一定要跑到我跟前来,到现在都9岁了,还这样。只要我一吹,他蹬蹬蹬跑过来问,说爸爸有什么事,这就是暗号。这种暗号会让孩子带来那种亲密感,有的父母会说,我做一个动作就代表我爱你,这就是暗号。
还要有一条是很专业的建议,就要避免特别的服侍。不是穿衣服的服饰,是伺候,要避免特别的伺候。如果一个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伺候,孩子做任何细节他都要满足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孩子就会过度地索取,他就会不停地要。因为这是永无止境的,而且父母还是心怀着内疚感在做这件事情,所以你给他正常孩子所应该有的这些东西就够了,而不要进行过度的服侍。
如果他寻求过度关注的话,你可以不说只做,就是你不要忽略他这个人,你是忽略他那个引起你过度关注的行为,然后带他进行下一步该做的事。比如要去洗脸,去刷牙了,他就闹他不去,挠挠胳肢窝,乐一下,然后推到那儿去,就带他去就好了,不用把这件事放大化,不用跟他在那一直说道理,这是我们说一些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这一般发生在小孩子的身上。
寻求权力的孩子开始跟你进行权力争夺,这个时候最有效的第一招是退出,不跟孩子进行权力的争夺。因为权力的争夺就代表着权威感的丧失,代表着这个家里边没有人说了算,大家只能够争,所以退出,先冷静,等大家情绪平缓的时候再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解决问题。等你情绪和缓了,孩子的情绪和缓了,然后在一起说咱们一块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你要确定你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规定孩子的行为,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话,你要把这个东西告诉孩子,你说如果你不去整理厨房的话,我就不会做饭,这是咱们的原则。所以咱们今天就只能吃剩饭。那如果你确定了这么一个行为的话呢,你就要把这个行为告诉他并且拿来执行,要让孩子跟你一起来面对。如果不能够达成一致的话的那个结果不是惩罚,这个东西叫作自然后果。
所以我们在正面管教当中,一定要分清楚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贾尼尔森说,他曾经很后悔提过逻辑后果这件事,他原来认为逻辑后果是可以接受的。什么叫逻辑后果?我们约定如果怎么样,我就要怎么样,这个逻辑后果在推行的过程当中,被很多父母逐渐地演化成了惩罚。如果成绩考得不好的话,我们就取消这次的旅游,这个听起来是一个逻辑结果,但是他实际上就是一种惩罚,这个会破坏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觉得你跟他之间并不是爱的关系,而是索取要求或者交换的关系。
很多人会拿孩子的正确行为来交换一些东西,这是非常糟糕的行为。所以贾尼尔森认为说,应该用自然后果,自然后果就是咱们不做饭,那肯定没饭吃,然后我让你带便当,提醒你很多次,然后你忘了,中午没饭吃,那就稍微饿一点,或者你自己想办法,跟你的朋友们来解决,也学会找别人要点饭吃都行,这叫自然后果。
所以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他的原则和底线,而且一旦你邀请孩子加入到创意当中来,说我们来想想办法,有什么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孩子们是很有创意的。所以在这个地方你可以参考我们讲过的《第三选择》那本书,邀请孩子把底线都列出来,然后大家共同创意,还有就是要经常对孩子说出爱和关怀,就是我们刚刚讲过的那一条。
因为寻求权力的孩子往往是觉得父母不爱他,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非常缺失。他跟父母之间要么是斗争的关系,要么是讨好的关系,他才会跟你不断地用权力斗争。
第三种就是报复。当孩子出现报复的手段的时候,书中的建议是不还击。你想想看孩子划破你的沙发,你把他的书包撕烂,这都是你的东西,你为什么这么报复他呢。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把我们老师气坏了。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班上的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好像是那时候我们都踢毽子,我们就拔鸡毛掸子上的毛,把那个鸡毛掸子毛一会拔一根,一会拔一根,拿去做毽子。我们那个老师真的很生气,老师的办法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那个鸡毛掸子撕碎了,抓狂了。一个中年的女老师抓狂了,要把鸡毛掸子整个撕碎,然后整个教室里飘着全是鸡毛,那节课反正孩子们觉得很欢乐,我现在想想很残忍。你能够想到老师心里边有多么痛苦,她拿这帮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撕碎,这就是还击。
这就是当父母或者老师在还击的时候的结果,孩子们压根没有学会不要撕鸡毛掸子这件事,我们就疯狂地把老师撕下来的鸡毛全拿回家做毽子,觉得很开心,这节课也不用上了。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跟孩子一般计较,不要还击。始终保持友善的态度,你可以撤出,但是你的态度是稳定和友善的。
反映情感很重要,说你刚刚这样做是代表了你内心很痛苦,我知道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忽略,所以你才会做这样的事儿,这叫反映情感。当你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情感的时候,孩子的报复行为就会减少。然后再邀请他来商量,说咱们一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回到之前的那些方法当中。
对于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我们需要能够学会花时间来训练孩子,比如说教他很多的方法,给他先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他完成了一点就给他足够的激励和肯定,不要在肯定他以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那个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肯定他现在所做这件事就好了,让他感觉到成就感,安排这些小成功,足够的肯定,要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优点。
这部分哪本书讲的最好?我们讲过一本叫作《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在那本书当中,事实上你会知道所有叛逆的孩子都进入了自暴自弃的阶段,他觉得我没办法,所以我只好跟你对着干。在那个时候把《叛逆不是孩子错》里边那10天的办法第一天干什么,第二天干什么拿来用一下,你会有效地解决不良行为。
在整个的《正面管教》里边有一些非常独特的有意思的工具,比如说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工具,叫积极的暂停。积极的暂停就是发生在家庭里经常闹僵了的时候,大家开始生气了,开始权力争夺了,开始报复了等等这种情况出现了,这时候我们喊暂停。因为这本书不光是写给家长的,还包括很多老师,简·尼尔森影响了全世界上百万的老师,所以大量的老师我希望也可以好好地读一下这本书。
积极的暂停有几个原则,第一个是要花时间训练,就首先要告诉所有的孩子,包括你家里的孩子和你班上的孩子,要告诉大家说我们有一个方法叫积极的暂停。积极的暂停是什么呢?积极暂停不是为了惩罚谁,而是为了让我们快速恢复状态,让我们快速地从刚刚那个不良的状态当中,从那个生气的状态当中恢复过来,所以这个需要我们训练。我们练一下积极的暂停就是给大家训练,积极的暂停是一个方法而已,帮我们平息的一个方法。
然后第二个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布置自己的暂停区,布置一个暂停区。比如说有的孩子会设计一个棕榈,树画在那个地方说我要积极暂停,我去棕榈树下待一会,或者有的孩子会把那个地方布置成玩具,布置成书等等。我还见过一个特别好的案例就是一个青春期的一个孩子,在班上经常暴躁就是发火,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后来那个老师怎么办?老师是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就是说,我理解你刚刚真的非常生气,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咱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会把别的同学吓到。
他们后来商量了一个结果就是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男孩就主动地到教室外面去走一圈,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男孩往教室外面走的频率特别高,过一会突然之间起来就冲到教室外面去走一圈,然后后来老师就很正常,老师看他走出去了就微笑一下,然后等他回来时候欢迎你回来。还会有时候跟他谈谈说今天又生气了是吗?有什么感觉?跟他商量讨论。
后来就慢慢地发现这个孩子往出走的频率越来越低,这个往出走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暂停的过程,所以要布置一个这样的好玩温馨的小角落作为积极暂停的地方。事先跟孩子们或者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最后就是要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以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作出弥补。
积极的暂停是为了解决问题,牢记住积极的暂停不是惩罚,不是对孩子说你闭嘴站着别动,而是说我们寻找一种方式,找到一个空间,让大家冷静下来。
然后接下来就是要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工具叫作启发式问题。比如说你刚刚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觉得我们怎么样才算是把这个事儿更好地解决了,要照顾到大家的情绪,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
在启发式问题的这个环节尽量地少用为什么,为什么这个词很容易让对方理解成谴责的意思,那你为什么刚刚发脾气啊,why这个词是容易让对方感受到谴责的。而更多的启发式问题是发自内心的。简·尼尔森说启发式问题最核心的技巧是在于你发自内心地想要问这个问题,想要帮助孩子开阔视野,让孩子知道有更多的选择的方案。
还有一种工具就是鼓励和赞扬。在这个地方我们曾经讲过二级反馈,我们在领导力的课里边经常讲过二级反馈,就是表扬他说为什么这个很重要,比如说心理学家做的测试,两组小孩做了拼图以后一组小孩表扬说你真聪明,这个叫作赞扬。一种说你们真是有探索精神,你们真棒,哪种效果好呢?后来发现被表扬真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游戏当中,更多地选择了更简单的拼图。而被表扬做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游戏当中,更多地选择了更难的拼图。
我们的一句话能够让孩子的行为产生这样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向,你们就得知道我们说话有多么重要。
另外一条就是什么才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方法呢?就是我们要更多地肯定他的动机和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肯定他的结果。当你简单地肯定他的结果的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了,不知道哪做对了,所以他不会继续养成这个习惯。而如果你能够肯定他的过程和动机,他就知道我下次如果我继续保持探索精神的话,做另外一件事我也能够做得很好。所以这个方法是《正面管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工具是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是脱胎自班级的会议。简·尼尔森给很多老师设计了班会,要求大家做成一个圆圈,然后大家一块来开班会,有一些具体的原则。因为我们的听众当中,大部分人不是老师,所以那一段我们就没有讲,我们专门讲家庭会议是怎么回事?家庭会议有很多有意思的方法。
首先,家庭会议应该每周一次,而不是每天一次。频率不用那么高,每周一次就够了。决定应该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就是大家都同意做这件事,那么这个决定就形成。如果有人不同意,家里边有一个人不同意,那么我们可以跟他聊,可以跟他讨论。但是如果他真的不同意的话,这个事先搁置,我们回头再说。
第三个就是家庭会议应该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我们要除了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家庭会议不光是严肃地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要包括对下周我们要发生的很多活动的讨论。家庭会议结束的最后一项应该用来计划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孩子会非常期待开家庭会议,因为家庭会议每次结束的时候,都要讨论下次玩什么,然后家庭会议应该以一个全家人参与的活动来结束。
最后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块来玩个游戏,我们一块吃爆米花或者我们大家一块吃甜点,切一个蛋糕。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家庭会议,围在一张干净的桌子前有助于专心地解决问题,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大家在一起。而且开这个会的时候一定要正式,要有主持人、要有会议的秘书、要有发言的顺序、要有一些秩序,这种做法会帮助孩子容易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会知道讨论问题、开会,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法。
在中国很少有家庭会开这样的会议,而我们家也没有一个定期开这个家庭会议的习惯,但是如果遇到了一些事要讨论的话,我们会说大家坐下来讨论一下,这就是一种开家庭会议的雏形。今后我觉得可以开起来,尤其是我们可以讨论下周玩什么,或者吃什么,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创举就是让自己的家庭变得特别有意思。
所以,还有一段我觉得值得要提到的,就是简·尼尔森专门为单亲家庭写了一段话,他说单亲家庭不是失败的家庭。我们很多人现在一说,就会总结为说因为他是单亲家庭,中国有大概百分之三四十的家庭都是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在中国的家庭比例当中是非常高的。如果你说因为是单亲家庭,所以这个孩子就怎么样,你想想看会给那些孩子和家长造成多大的压力。
而事实上,鲍鹏山先生有一天在微信里边说,孔子也是单亲家庭,孟子也是单亲家庭,那人家都挺好的,还成为圣人呢,你凭什么说单亲家庭就一定不行呢,所以专家们讲这样的话是不负责任的。
事实上,单亲家庭只是他们有了不同的选择,那么有没有问题取决于什么呢?经常是取决于这个单亲家庭里的父母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如果父母能够非常正常、开心、冷静地面对这件事情,认为这就是家庭的一种形态,我们照样有爱,我们会给你足够的关注和爱,非常愉快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孩子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反过来如果父母在内心当中,已经设定了说,完了、失败了、单亲了,孩子要怎么样。那这个孩子才会出现很多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不要对单亲家庭有更多的这种过度的担忧,这种过度的担忧会使得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地糟糕。
所以简单的总结一下,我认为这本书里边你最值得记住的是这么几件事儿,第一个是一定要学会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难免会犯错。每一次犯错两种好处,第一是加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第二是让孩子学会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这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就是我们始终强调你能够做到和善而坚定,是因为你知道你对孩子有着无条件的爱,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都会接纳他,他都是你的孩子,有这个东西做前提,如果你真的提醒自己这一点的话,你就能够很容易地做到温柔而坚定,所以无条件的爱是一个家庭成功最重要的基石。
第三个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终于达成了能够把孩子培养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我经常提这个词,所以有很多书友专门问我说樊老师能不能什么时候讲一本书,专门讲怎么打造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能,今天就讲了,今天所讲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就是帮我们去达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一个过程。
你要让孩子意识到说事情发生都很正常,当我们有着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时候,我们自己会选择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对我们周围的人都有着足够的爱心,大家能够日子过得更加地愉快开心。
然后最后一条就是一定要记得各位父母要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而不要激动的时候,被自己带跑了。当然,简·尼尔森自己也会在激动的时候,跑去骂他的孩子,但是她事后会道歉。所以对孩子宽容一点,反过来你也会对自己更宽容一点,因为你学会了这个教育方法,既可以用来教育孩子,更可以用来调整自己。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正面管教》。过一段时间,简·尼尔森女士可能会来到中国,她现在年纪已经挺大的了,殿堂级的人物会在中国做3场演讲,大概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如果有机会的话到现场去聆听大师的演讲一定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谢谢大家!让我们大家一起每人每年读50本书,用阅读来改变中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