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思绪万千,有些难以入眠。
记得以前在学校,睡不着的时候,喜欢听听歌,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想一些美好的往事,写一些深夜里让自己感动的文字。想起那时候,在失眠的夜晚里,最享受的时刻莫过于听着《千里共良宵》渐渐入眠了。时隔两年,今晚又打开了熟悉的电台栏目,听的主题是:《最初的纯真你还留着吗》,当最初的纯真已经不在,你会不会迷失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纯真,一个让我感到美好的词语,而迷失,让我感到惶恐。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总害怕自己走着走着,就把自己给忘了,然后活成了别人。于是,一直在提醒着自己,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模样,心想,一个清晰的自己,又怎么会容易迷失呢?所以我喜欢写说说、发微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每当自己感到迷茫的时候,总会回过头去翻阅,寻找那个最初的自己。
最初的纯真你还留着吗?
不管怎么样,那些好的习惯还是要保留。
以前偶尔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除去名字、户籍、职务、某某的女儿、某个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外在的身份,我该如何去定义“我”呢?或者说,除了这些虚无的东西,还有什么可以代表“我”?
“不管有走多远,愿你记得自己最初的模样”。
“希望未来的你,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至少不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别人可以不了解你,但你要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岁月洪流的冲刷与洗礼中,不断的显现自己,而不受侵蚀”。
以前常常喜欢写一些话自勉,现在看来,仿佛还能感受到文字中流露的坚毅。然而,我好像很久没有问自己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今的自己似乎已经不再执着于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了,或者说,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变化着,我无法把自己牢牢地定义在一个框框里,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然后朝着目标去努力。
我们从小到大要转换无数个身份,刚开始是孙女、女儿,后来变成学生、妻子,到最后变成爷爷奶奶,哪一个身份能代表真正的“我”呢?我不喜欢捉摸不透、模糊不清的东西,然而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所以我一直想找到那个不变的、正确的东西,找到那个身份以外的自己,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展现自性中本有的光明,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记得一本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书里提到,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是判断世界的唯一标准,做的事情事合适不合适,即使别人不知道,你自己的心一定知道。我们郁闷、痛苦、别扭、烦躁的时候,都是做了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身心不一的时候。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即使对方不知道,你仍然惴惴不安,也正是因为这些都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人们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才造成了心的纠结。如果一个人能够完全按照良知做事,必然是身心如一,也必然更加从容,更加专注,更加有力量。
身心如一,从容,专注,有力量。
最初的纯真你,还留着吗?
我想,坚守一份美好的追求,又何尝不是一份纯真。
任时光荏苒,愿你我不负来时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