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常宝华先生刚去世不久,就传来单田芳先生离世的消息。他这一生中说尽了无数英雄豪杰,老一辈人多是从他口中了解江湖传奇的。
如果说,现在是短视频时代,那么多年前就是评书时代。
当年古龙去世的时候,他的朋友写过这样一句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那今日是不是可以说:白眉大侠成绝响,世间再无单田芳
我们的说书人,曾经风靡整个中国的嗓音从此永诀。
1
一年前,我和林夕(不是写歌那位)开着车子回驻马店老家,200多公里的路程,让两个男人觉得很无聊,打开电台,正播放单田芳的《白眉大侠》,瞬间把我拉回了童年,耳边仿佛想起那首主题曲:
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
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
招,是什么样的招?天地阴阳招!
人,是什么样的人?飞檐走壁的人!
情,是什么样的情?美女爱英雄!
他那独特的嗓音很是提神,还没过足瘾就到目的地了。
一年之后,2018年9月11日下午,单田芳老先生走了。
我惊诧,错愕,从此,世上再没有单田芳亲口说的评书可听了。
大师身形未远,那些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经泪目。
他从艺50余年,是上世纪成就极高的曲艺大师。目前有数以亿计的人听过他讲的故事。他嗓音独特,很多明星都曾模仿过他;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时代英雄,他总是给人一种洒脱豪迈的人生态度,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故事亦是感人至极。
2
1934年12月17日单田芳生于营口市,出身曲艺世家。
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在当时那个年代,艺人的地位是极其低的,所谓三教九流,曲艺行当是下九流的活。一般都是迫于生计才会去从事的行业。
虽然单家都是曲艺工作者,但是年轻时的单田芳并没有意愿继续从事曲艺行业。和我们一样,他也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科学家、工程师之类的,无论如何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
他拼命的读书学习,终于在1953年,考进东北工学院,他开心极了,这样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刚开学一星期,单田芳生了一场大病。无巧不成书,偏偏在这个时候,父亲又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入狱。更令人寒心的是,母亲为了和父亲划清界限,直接申请离婚了。
一瞬间,原本和谐的一家变得支离破碎,自己的梦想恐难实现了。
没有经济来源,备受打击的单田芳只好退学,为了生存只好进入了曲艺行业,好在当时的鞍山曲艺团接受了他,拜当时名家李庆海为师,开始学习评书。
这个时候是单田芳最无助的时候,父亲出狱遥遥无期,母亲改嫁,不再过问与单家有关的事情,而在那个特殊时期,所有的亲戚朋友也不敢向他伸出援手。他失望、无奈、心痛,不得已选择之前抗拒的评书作为糊口的手艺。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吧,就在这时候,一个善良的姑娘进入了单田芳的世界。
单田芳的父母
3
这个年长单田芳8岁的姑娘叫王全桂,也就是他后来的结发妻子。
当别人都远离单田芳的时候,唯有她不怕牵连的帮助单田芳;她用柔情温暖了单田芳受伤的心,有时候,爱情、恩情很难分清的,单田芳被打动了。
谈起自己的婚姻,单田芳毫不隐讳,他曾在公众场合坦率地表示:"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结婚也是凑合。我接受她,一句话,就是为了报恩。"
这样的回答足够坦率,在那个时代谁还敢奢望完美的爱情呢,只要两人还算合得来,就够了。
更为重要的是,王全桂对单田芳好,并且一辈子都好。这大概也是爱情的一种形式吧。
他永远忘不了1955年的那天,第一次登台的单田芳靠自己独特的嗓音和台风获得雷鸣般的掌声。一代大师初露锋芒了。
他以惊人的创作速度在一年之间,改编并新说了传统评书《三国》和《隋唐》等十多部,还有《林海雪原》以及后来的《平原枪声》等。
为了更好的讲述历史故事,在说书的同时还自考了辽宁大学自学历史学专业。
1956年,单田芳成为辽宁省唯一一个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这让他在之后几年里废止传统评述的运动中依然保持了创作能力。
之后,在那场特殊的运动中,单田芳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一度遭到痛打和侮辱,以至于被打得听力模糊,几乎失聪。
单田芳被下放到了一个小村子里做农活,这对刚小有所成的单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对于经历过上次家变的他来说,这次的打击已经不算什么了,无非是身体上的折磨,忍忍就过去了。
那一段时间,妻子每天都骑着家里的横梁自行车去看他,给他带点东西吃或者陪他说说话,从城市到乡村的几十公里路程,往往需要好几个钟头的时间。
但她没有放弃过他。
他更不能放弃自己。
1970年,单田芳无罪释放,沉冤得雪。
单田芳与爱人王全桂、女儿及三个妹妹
4
他永远忘不了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曲艺也迎来了阔别已经的高潮期。
这给了单田芳送来了新的东风。靠着沉稳的风格,持续不断的艺术创作能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单田芳不断刷新自己的高光时刻。
鞍山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之后大获好评,从此单田芳和鞍山电视台的合作持续了十几年,一共录制播出了39部评书,这些评书又被拿到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先后有几十家广播电台播放。
最受欢迎的《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6亿。半个中国的人都听过单田芳说评书。
单田芳早年在鞍山广播电台录音的留影
1992年,正当单田芳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妻子却因病离开了人世,几十年来,妻子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与他患难与共。妻子的离开成了单田芳此生最大的遗憾 。这个善良的女人,在自己经历苦难的时候默默的陪着自己,在苦尽甘来的时候最爱的人却不在了。
这是单田芳承受的第三次打击了,擦干泪水,往后余生,我在人间说,你在天堂听。
1993年单田芳进京,开始进军北京这个全国曲艺中心,中央电视台邀请单田芳录制《七杰小五义》,播出以后反响很好,电视台收到了几百封全国各个地方的信件,都要求单田芳能够继续录制。
1994年,单田芳又录制了《百年风云》。在这之后,彻底奠定了单田芳在全国观众心中印象的是长达400集的《薛家将》,收视火爆,连孩子都能复述“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这是单田芳一生中最荣耀的时间点,单田芳后来回忆说:“我是两条腿走路,电台、电视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长,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尽管累一点,但这个累里是带着甜的。”
2012年,单田芳在中国第七届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那天,78岁的单老在现场说了一段“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这是他退休之后的常态,即使年龄上来了,但是单田芳却没有归隐临泉或者环游世界。
单田芳几十年如一日,早晨5点就起床,他说这时他的精神最好。先沏杯花茶,开始静思一天要做的事,然后读书、吃早点,接着就是准备些评书段子,下午则几乎安排的都是外面活动。
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他无暇思考该怎样养生、保健,"顺其自然不强求"也就成了他的习惯用语
5
评书是一个人的艺术,没有舞美,没有灯光,没有特效,没有道具,有多少功力全在台上一个人,一张嘴。
一生的酸甜苦辣,一生的人世浮沉,单田芳本人就是一部全本的评书。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单田芳行动不方便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这没有妨碍单田芳的热心,他的精力足够旺盛,在最后的一段时间,他总是回到老家教授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上评书课。
不收任何学费,这些孩子可爱活泼,但是依着单田芳收徒弟的标准恐怕还是不够格的。不过,单田芳仍然经常过去,让女儿推着他,直到他病倒。
单田芳是把自己也放进了评书里, “人的一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
他这一生也确实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是,却给世人带来了更多的欢乐时光,带来了英雄的故事和时代的声音。
依稀间,仿佛看到一个人在天上精神抖擞的说书
折扇啪的一声合上,醒木一摔,说书人撂下一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从此,世间再无单田芳,人间难寻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