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北大中国式众筹首席架构师招生简章中有一点是对年龄的要求,当时大家很费解,为什么必须30岁以上,甚至是35岁以上才能参加学习?
这就是杨众筹的过人之处,有些事情必须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让自己分清楚“真想做的事”和“看上去该做的事”。
两者的动机分别来自“我喜欢”和“我看上去必须优秀”。做了前者,别人知道与否不太重要,自己找乐子活得爽就好。而后者必须结果优异且被人看到,当事人才会爽,且只在结果处短暂爽。
常说的“重在参与”、“过程更重要”都是针对前者而言,就像我常对身边人说,热爱的事不存在坚持,有一种辛苦,叫别人觉得你辛苦。而后者只瞄准战术结果,时间与精力成本就高出许多,也更多怨气、更多半途而废。
我从2007年离开了从前的那个安稳的单位,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饿死,被没有因为失去了一个平台而无法生存,反而外面的世界给了我更为广阔的视野。
也才发现,心里预设未必正确,一件事真正开始以后,沿途际遇和路上风景总超乎想象。好的坏的,生活并不按两种分类出牌。
我活到了40岁那年,顿感生命的意义和不易。于是,才发现老夫子的厉害。终于找到了我喜欢和真想做的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