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对奥黛丽•赫本影响之大,难于言说,也许是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吧。因为赫本和路加修女是合二为一的,她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以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倒有些像她的心路历程了。刚果医师说得对,她即使再努力1000年,也无法成为教会所期待的修女。因为她有叛逆精神,有自己的理念和思想。而在教会那里,修女却往往被视为工具,必须绝对服从。我们也许可以骗过所有人,却唯独骗不了自己。表面上服从,看起来是个乖乖女,但我们骨子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叛逆者。所以即使起初我们发愿要永远为主奉献,但最终仍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如果真的不适合,大可以离开。不要骗自己,更不要局限于所谓的初心。真正的初心只会让自己更懂自己,深知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局囿于往日可能并不成熟的愿望。
爱情亦或如此。我觉得真正的爱情未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而是当我们爱一个人时,就一心一意爱他,他就是我们的世界。而不爱时,也要勇敢地离开,而不用顾虑往日的誓言。这至少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不自欺欺人。所以路加修女最后虽然离开了修道院,我却反而觉得她的抉择是令人敬佩的,因为她敢于做真正的自己,不虚伪。
关于修道院的会规,“大静默”是颇有深度的,没有这种修炼,往往很难达到平静的境界。这使我想起一位老师的教诲:“发大清净愿,成就不思议。心念不空过,能灭学习苦。”当初的懵懂无知,经过一番岁月的洗练,思维之花也渐渐舒展开来。
修道院另外一个教规是宽恕,不要生气。但真正遇到亲人受到伤害的情况时,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人大多逃不脱一个情字。我还是觉得内心有信仰是好的,但不能死板,一定要有弹性空间。就好像松柏若不想被厚重的积雪压垮,就必须学会抖动叶片,重回最初的自由闲适状态,以更好的承受种种变故。再比如佛家主张素食,但有和尚曾说“酒肉穿肠过,佛主留心中。”笔者以为,不无道理。我们不可成为规矩的奴隶。除了自己,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的国王或奴隶。修道院还有一个规定是学会承受失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性的复杂,难免使我们难过和怀疑。但这也是我们成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许经验就是当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得到的东西吧。
教会还有一个规定使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傲慢,即内心的骄傲。苏格拉底曾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真正有大智慧者,必有谦卑之心,因为只有虚怀若谷,我们才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感觉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我想把这种很少有人能感觉得到的东西定义为灵性。“道可道,非常道。”灵性大抵就是一种语言无法准确描述的东西。其实,每当这时,我都颇感羞愧,觉得自己语言匮乏,不能恰当地给它一种贴切的解释。但语言所能表达的终究都是有限的,真正的涵义往往在所指之外。所以古人云:“意在言外”。
人生也许就是一场自我的徒步旅行,经历是唯一的行李,不忘初心固然好,但对自己真正的爱也许是越来越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