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mily DONG 图 | 源自网络
全文约 3300 字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前段时间,网络上兴盛了一阵儿关于中年危机的话题,一时间类似“中年危机”、“油腻男”等成了各媒体关注的热搜词,甚至有有才的网友们编了几句打油诗来形容或定义中年人的形象,比如我们看到的下面这三行文字: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催,杯里再加点当归”。
“曾经心有猛虎,如今细嗅保温杯”。
“你和中年危机之间,就差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形象不?保温杯招谁惹谁了,竟与养生泡脚、喝茶一样,成为网友调侃中年人的必备道具。
对照我个人的生活,同上述形容极为贴切。多年不变的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有节制的合理饮食,定期锻炼的运动方式,再加上泡脚、喝茶,保温杯里泡点啥,听上去俨然不只是中年人的形象,说老年人也一点儿也不为过。如若再练习几招几式的太极拳,那就真全面了。
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我也很自豪地称呼自己是一名“晨型人”或“Early Bird”。因为睡的早,有时候会在凌晨时分,或次日不到六点的时间段醒来,回复在这段时间内收到的信息。
今天,抛开中年危机的话题不说,我们来聊一下关于职场和人际关系中那些规则和“潜规则”。
01、
先说一下昨晚发生的一件小事儿。
昨晚,十一点半左右,我已入睡。放在床边的手机忽然响了,是微信视频通话的声音。
朦胧中睁开眼,摸索着拿过手机,猜想着是哪位【深井冰】如此晚还不睡觉,原本以为是家里的小外甥女发过来的,但根据以往的判断,可能性并不大。
看一眼手机屏幕,是远在家乡的小弟。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接听,意识从模糊到紧张,思维也像上了发条的橙子般,闪过一万种猜想对方发来视频的可能性。
深夜被绑架了?家里着火了?人身受到威胁了?还是临终遗言?······呸呸呸!
最终,还是没有接听,但也没有挂断。待对方自然挂断之后,我立刻回复了一条信息问询。
对方回复我“姐,没啥事儿,就是想和你聊聊天,我最近很累。”
得知对方安全,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告知他我已休息,询问是否可以明天白天沟通,他同意后,说了句“你赶紧睡吧”。
随后的近半个小时,躺在被窝,久久不能合眼,翻来覆去。
心想:为何就不能提前先发一条信息询问一声呢?
02、
再说几件发生在职场和生活中小事儿吧。
小韩,曾是我之前就职公司里的一名女同事,比我晚入职公司数月。
因为业务发展需要,她通过了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直线经理的层层面试,加入了我们的大团队,在业务部门。
她刚入职的一周内,工作内容并不是很多。其实对新人来说,这是让其熟悉环境和融入团队的时间;同时,对于老员工们来说,也是一个观察和接纳新人的时间。
性格外向的她很快和每一位同事们熟悉了起来,而她熟悉的方式是这样的:隔三差五的就带一些水果或小零食分给大家,或在工作的时间去不同级别的同事们的工位前或单独办公区聊天,内容多是关于自己的一些情感八卦的话题,而且一聊就是大半个小时之久,又或者在下班后主动约同事请客吃饭。
再看她的工作表现。隔三差五的借身体不舒服请假,或者利用业务拓展的借口打卡后外出,要么就是无故不来上班却不向任何人说明情况,以至于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有时询问起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言。
曾有几次,出于好心,我曾委婉地提醒过她,但对方继续我型我素。
后来,结果我想大家也都猜到了。试用期不满一个月,她就被公司【和谐辞退】了。
03、
小程,是我大学同班同学。
毕业至今我们没有见过,去年因为打算筹备毕业十年的聚会,在同学群里联系上了。通了一次电话,加上彼此的微信。
单聊的次数不多,但每次他发微信给我,总是先问一句“在吗”。刚开始,顾及同学情谊,我友好地回复对方:“嗯。XX(对方的名字),你好啊。有什么事情吗?”
收到他下一句的信息内容,让我明白了网友推测的那个挺靠谱的结论——很长时间不联系你的人,如果主动给你打电话或发信息,要么是通知你他/她要结婚了,要么就是给你借钱。
我遭遇的是,后者。
对方Balabalabala一番,讲述他为何要借钱的原因,然后问我的意思。
再后来,还收到过他发来的几次微信,仍是以“在吗”开头。说心里话,看到这两个字的心情不亚于万支草泥马在心头奔腾,就想怼对方一句:大哥,您到底有什么事儿,直接说事儿可以吗?!
我想,在你的圈友里面,也有不乏数目这般的人,对吧?
04、
家有小外甥女一枚,七八岁了。老人们常讲话“七岁八岁狗也嫌”,一点儿也不假。
在家吃饭时,一家人通常让她先吃,等她吃饭离开饭桌后,我们再依次落座,安分就餐。
有很多次,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她喊着要去厕所拉臭臭,还十分任性地指名道姓地喊“小姨,拉完了,擦屁屁”。我也只好放下碗筷,从餐厅走向洗手间。
我一边给她擦屁股,一边“数落”她是【小直肠子驴】、【小事儿妈】云云,她就冲着我傻乐做鬼脸。
原以为只有小朋友才会这样。可在成人的世界里,有时候发现,事实也不是想的那样
在饭桌上的【关键时刻】起身去洗手间的情况,我也的确经历过几次。
那些所谓的【关键时刻】无非就是彼此酒足饭饱后,欲将离开时的结账时间。在很多人聚餐时,这样的情况发生几次,往往也就见其人品了。如果两人约饭,尤其是异性之间,如果彼此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还好,若两人并不熟悉,甚至还可能是在约会的情况下,一方在酒足饭饱后,起身要去洗手间,请问,独自被留下在饭桌旁的另一方会怎么想?
不得不说,的确是一段内心戏十足的时刻!
05、
“哎,我下班了。今晚没事,要不要一起吃个饭啊?”
朋友间的小聚,在大城市里总是不那么容易,要么在定好的时间他/她临时有会,要么就是你出差延期未归。
不否认的是,收到饭局邀请的那一刻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有人想着你。但与此同时,你要立刻查看你的时间表,或预计手头工作即将完成的时间,再做决定。
很多时候,如果碰巧被邀约的人恰好有时间,那么小聚也就自然而然的达成了。但往往这种临时约饭的情况相比提前定好的时间和地点来说,略显仓促和不被重视感。
原本你想借小聚的机会送给对方一瓶口感尚佳的红酒,或想要送闺蜜一直限量版的唇釉,又或是在那天想要展示给对方自己刚刚入手的一套骚气十足的服装等等,可能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只好再等下次了。
下次是哪次?下次,或许那份心情也已变了味道了吧。
06、
上述,我列举了五件小事,描述了一些违背职场和人际交往中的规矩或者潜规则的现象。
提及规则,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G点。有人说“规则是你一定要礼貌”,也有人说:“规则是一定要懂得止损”,还有人说“规则是懂得赞美”,更有人说“规则是若即若离保持神秘”······
每一种强调,或许都因为说者在某个点上栽过大跟头,所以,对他/她来说,那一点也就至关重要了。
职场规则和人际交往,是个相对宏观的话题,时下再在市场上也充斥着不少类似【厚黑学】的书籍材料和诸如【如何玩转职场人际】为主题的课程。各家观点不同,众说纷纭。
借此和大家分享些许关于职场或人际类的规则,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01-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急着用你的嘴巴来证明。
-02-能在一定位置上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管你多么讨厌他。
-03-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留着做你建高楼的基石。
-04-不要总在旁人面前提你的朋友多牛逼,你要懂得,别人的成就与你无关
-05-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改变,改变不了就认了吧。
-06-遇事缓一缓,说话停一停,很多东西便会清晰。
-07-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
-08-莫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
-09-不要用太刻薄的语言说你的朋友。太刻薄的语言只会伤了和气,没几个人会当那是忠言逆耳。
-10-每个人总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
-11-有些事,很多人都在做,你不做,不代表你错了。
-12-果实熟透了才可以采摘,思考沉稳了才能充分表达。
-13-简单事不争吵,复杂事不烦恼,发火时不讲话,生气时不决策。
-14-宁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一开口就证明自己是傻瓜。
-15-不要把善良、宽容用在那些不值得的人身上,要有自己的底线。
-16-别把自己不当人,别把自己太当人。
-17-不要说别人的男女朋友不好。就算再不好,也轮不到你来说,你的朋友不开口,永远别多嘴。
-18-与朋友有金钱来往应注意。如果跟朋友借钱,说好的期限就要尽早还,如果是两人涉及买卖,就更要事先都讲清楚,以免日后产生分歧。
-19-你无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20-朋友同事之间,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21-忍得一时风亦静,容得万事心自清。
-22-与其说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3-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24-如不识货,一时穷;如不识人,一世苦。
-2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6-了解你的人,未必是关心你的人,也许他只是个聪明人。
-27-不要急于表达自己,那不是有见地的体现;也不要急于否定别人,和谐共存才是生存之道。
-28-伤害你的人,不是比你强大就是比你弱小。如果他比你弱小,宽恕他;如果他比你强大,宽恕自己。
-29-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信得过于狂妄;做人应低调,但不能低调得失去了自信。
-30-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结束语
成长中,我们都会多少遭遇一些令我们不爽的事儿,有时候难免窝火和诧异。但也别忘记,人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本事,叫做【把你的误解变成我的理解】,希望我们在事情来时,可以宽心。
愿你明了,愿你受益!
-END-
关于作者: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生涯规划师&讲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在读),法国里尔商学院MBA,外企HR,国内多家职业发展平台签约导师和顾问,简书、知乎、豆瓣、壹心理平台优质创作者,助力个体及组织生涯规划与心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