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校园东边菜地,有几个学生热火朝天地撅地锄草,认真快乐,这是在课堂上没有的状态。菜地西边是教室,其他的学生在朗朗读书,虽然这是很奇特的校园组合,但很多学生表示,喜欢学校这样的管理方式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地处农村,中原小镇,如大家所知,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不怎么学习,上课睡觉说话乱动,精力旺盛,时不时打个小架,惹个小事,老师们不太敢大管,天天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学校东边有一大片空地,今年春天我们开垦了出来,交给各班打理,让学生承包,种什么学生自己做主 ,种草莓、种西瓜、种西红柿,什么都可以。
学生们都高兴坏了,他们大部分愿意在菜地劳动,很多学生,为了争取一节劳动时间,在课堂上一反常态,在课堂上好好表现,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校开辟菜园的好处在于,1、学生多余精力得以疏导,2、学生为了可以出去劳动,会发自内心地自己约束自己,课堂纪律好了,3、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变得懂事了。4、给师生一个平等相处的机会。
一,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劳动的教育意义,他的帕夫雷什中学里,也有果园、苗圃、树林。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当了20多年的校长,在这所学校,他和孩子们一起建起了温室苗圃,一起栽种果树,一起劳动,一起采摘,在劳动中,教会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孩子们在校园吃的葡萄苹果核桃等是从树上采摘的,孩子们用来装饰教室的花是自己培育的,劳动,对于帕夫雷什中学的孩子来说,更多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必修课。
而我们的孩子,虽然生长在农村,其实很少干农活,现代化农业设备,一两天的时间就把庄稼收完了,家长也不舍得让孩子下地干活,所以我们的孩子虽然身在农村,很多孩子还是分不出麦苗和韭菜的区别,没有机会也体验人间辛苦,也就不觉得自己生活的幸福,也就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开设了菜园之后,学生干活汗流浃背,体验到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懂得体谅家长劳动的不易。虽然还谈不上懂得珍惜学习生活,但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牺牲一两节课的时间(其实关在教室里也没有在学习),让他的手脚得到释放,让他体验人间辛苦,利大于弊。
二,另一个角度的“生活即教育”。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从学中做”。生活本身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象牙塔,不知道人间疾苦,我们人为地隔开了生活与学习,家长也在强调,你啥都不用管,搞好学习就行了。
可实际上,孩子对日复一日的单纯学习烦透了,我们眼里的红烧肉只会让他们厌食,况且我们大部分都是学不会的孩子,单纯的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地狱般的生活。
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发展心智,疏解郁闷,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活即教育”,也许在这样的劳动中,他反而能反观自己的学习,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三,未来有一半学生没有办法上普通高中,不如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适当渗透职业教育。
现在的初中生,有将近一半上不了普通高中 这些学生要么早早毕业,进入社会,要么上职业学校。
初三的孩子,基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你问他想学什么专业,大部分是“不知道”,我们没有给孩子做自己喜欢事的机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去想。
而在初中,适当渗透职业教育,其实是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的,早早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确定人生目标,要比漫无目标要强得多。
所以,除了菜园,学校还可以多搞一点其他活动,把更多的事交给学生去做,比如后勤管理,学校电路维修,卫生管理等。
多做一点尝试,把更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给他们,也许孩子们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