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似乎人越长大,眼泪就变得越发珍惜。繁重的工作、耗时的通勤,或是无止息的学业似乎都在消磨我们的感情,笑容变得敷衍,眼泪变得肤浅。各种泡沫剧充斥这个世界中,我们似乎总是随着剧中人或哭或笑,然而却极少有一种感情能够入心入肺。
然而前两天看一个视频,却让人在晚上泪沾湿了枕巾。
那是陈彼得老人朗诵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句句沙哑,声声泣血。这首诗诞生于1938年战火连天的中国,当时诗人为饱受折磨的中国而歌,这种感情深情中搀着痛苦,以及从这种痛苦中所获得的力量;这首诗吟诵于2018年跨越海峡的老人,这位老人为分割守望的中国而歌,这种感情思念中孕育沧桑,以及从这种沧桑中绵延的希冀。
始于分崩离析的中国,兴于盛世太平的中国。
那些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呕心沥血所建立的中国;那些无数浴血奋战、深夜潜行的战士所守护的中国;那些无数精英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所建设的中国,最终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盛世太平。
有时候觉得异常矛盾,生活中我们为琐事所烦心,为工资、提成、房子、车子、报销等无数琐碎的现实而困扰,现实如此苟且,容不下哪些高高在上的理想主义。然而这不排斥我们在某个时刻被某种高尚的情操所击碎,所震撼。那是我们残存在灵魂深处的本能,区别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活的改善,这种本能潜藏于灵魂深入,由千年历史孵化,那是所有人类为止存在的根茎。我始终认为,这种对祖国的本能,今日并不与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感情有何区别,也并不与千年前那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情有何区别。只是现代社会将它藏得太深,藏到我们觉得陶醉于平静的生活中,而去下意识淡忘这种平静背后的代价。仿佛不想起这些,我们就有权利对这现实去抱怨,去沉默,以致沦陷。
那么,我们得感谢陈彼得老人,给我们一个契机,再一次被这感情所感动,再一次提醒我们,新中国最坚强的守护者,不只是愈发强大的国防实力,也不只是我们的百万雄兵,更不只是能够在国际上占有话语权的外交家们,而应该是每个人心中的热血。
俗世人生,终有一种情感点亮我们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