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2020.01.25)
第一
……法师曰:“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前去之间,忽见石壁高岑万丈,又见一石盘,阔四五里地,又有两池,方广数十里,弥弥万丈,鸦鸟不飞。七人才坐,正歇之次,举头遥望,万丈石壁之中,有数株桃树,森森耸翠,上接青天,枝叶茂浓,下浸池水。……行者曰:“树上今有十余颗,为地神专在彼处守定,无路可去偷取。”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说由未了,下三颗蟠桃入池中去,师甚敬惶,问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师不要敬(惊字)之略,此是蟠桃正熟,下水中也。”师曰:“可去寻取来吃!”……
行者以杖击石,先后现二童子,一云三千岁,一五千岁,皆挥去。
……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问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摘自《中国小说史略》)
半井简评:三藏原来是这样的,哈哈。我也不认得了。三藏居然教唆猴子去偷蟠桃!从情节来看,本文中的蟠桃是后来《西游记》中的人参果的原型,只是比人参果还神奇,落下来,猴子“拘”来,居然是童子样貌,且能言,猴子问明了寿数,三藏挑那七千岁的吃——当然猴子把那七千岁的童子化成乳枣状给他吃的。真觉得这样的三藏似乎比《西游记》中的唐僧有趣的多。
不读此书,真不知猴子、三藏还有这样的表现。开卷有益,开卷有益。
第二
“这时他已气息微弱,断断续续的道:‘想……想不到他……他言而无信……难道……难道什么人忽然绊住了他么?’我大怒起来,喝道:‘你骗人,你骗我打死了你,我师父仍不出来见我!’他摇头道:‘我不骗你,真对你不起!’我狂怒之下,还想骂他,忽然想起:‘他骗我来打死他自己,于他有什么好处?我打死他,他反来向我道歉。’不由得万分惭愧,跪在他的身前说道:‘大师,你有什么心愿,我一定给你去办!’他微微一笑,说道:‘但愿你今后杀人之际,有时想起老衲。’
——金庸《倚天屠龙记·穷发十载泛归航》
半井简评:空见对狮王的化渡与扫地僧化渡萧远山和慕容博相类。老爷子笔下的高僧有正反两大类,正面的空见、觉远、扫地僧等,反面的有鸠摩智、金轮法师等,还有一种不好说——《笑傲江湖》中的方证大师,按道理讲肯定是正面人物,但仔细想想,觉得这老和尚心思之深实在无人能及,但又不能因有心机而归为反面人物。以后再读《笑傲江湖》时仔细评论一下。
第三
这部电影,网上免费播映。
好看与否另论。
动了他人奶酪,同行间都是恨。
大年初一,不知道谁在闹谁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良心”一词,褒扬的用,贬低的也用。
其实这事跟良心有什么关系呢?只是一个资本运作下的商业行为罢了。
不违法、不违约。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