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90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引发了越来越多关注儿童成长安全的讨论。
报道称,林奕含13岁时遭学校老师诱奸,此后一直很痛苦。后来付情于笔,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艺术加工后写成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于今年2月出版。未料事情曝光后的评论给林奕含带来了二次伤害,加上之前的创伤并未治愈,多重打击下,她最终选择上月底自杀离世。
可以说,这则新闻又给所有生女儿的父母沉重的一击,在越来越乱的今天,女孩子的成长安全如何保障?有调查显示女童性侵案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70%以上,简直防不胜防!当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不可能寸步不离的时候,该如何教会她自我保护?性教育就这样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初次发生性侵的年龄越小,遭受的次数越多,侵犯者的关系越近,创伤就会越严重。也就是说,成年后偶尔意外的遭遇来自陌生人的性侵,总比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不断的遭受熟人侵犯要好处理一些。(所谓的好处理也是相对的,性侵造成的心理创伤就算进行专业的治疗,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所以我的一位老师曾经感慨,一个顶级治疗师成百上千个小时殚精竭虑的努力,也难以弥补一个人渣随便一脱裤子的兽行……)
更可悲的是,就像林奕含一样,她们的很多创伤都不仅直接源于侵犯者,还有来自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二次伤害。为什么有的孩子遭到侵犯却不敢跟父母说?为什么有的父母知道了也不报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谴责受害者?整个社会性健康教育的缺失才是根本原因。
作为父母,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不仅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别以为生儿子就可以高枕无忧,现在对小男孩下手的禽兽多的是,而且为人父母也有必要教育儿子们以后不成为禽兽。)
这本书是我上大学时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会议得到的赠品,当时就打算留着给将来的孩子作性教育读物。如今翻出来再看,发现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科学讲解了有关两性的知识。性教育=性知识,这基本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观点,学校的性教育也多是在青春期到来之前把生理卫生知识讲解一遍。
我觉得,性教育不是教授性知识,而是传达一种对性的态度。
林奕含在她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在房思琪被老师诱奸后,有这样一段描写: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
“谁?”
“不认识。”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中国的传统理念一直是羞于谈性的,对于认为性是羞耻的甚至是肮脏的父母而言,无论怎样理性而平静的给孩子讲授性知识,孩子都能感受到他们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想想看,孩子被人打伤胳膊腿回家会告诉父母,为什么受伤的是生殖器就不敢说?一个了解并接受父母观点,认为性是羞耻肮脏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遭受猥亵甚至性侵后告诉父母?如果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观念,已经受伤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继续遭受二次伤害?所以还是放下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事,先反思自己对性的态度吧。
也因此,对儿童进行性教育,越早越好。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跟两岁的孩子谈性总比跟十二岁的孩子谈性容易,态度也会更自然,父母越自然,孩子越不会当回事,这对孩子绝对是一件好事情。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越早接触的知识越容易习以为常,这也有利于他们形成对性的正确态度。
最后给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的父母推荐一些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绘本书籍,希望这些书,能让你和孩子更自然的面对性。
《小威向前冲》——回答孩子从哪里来的问题。
《我的弟弟出生了》——从二胎角度看孩子的孕育诞生过程。
《我是女孩,我的弟弟是男孩》——对孩子的性别教育。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摸我》——这是一套三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小鸡鸡的故事》——我最爱的一本书,基本涵盖了上述四个方面,给男孩子讲特别合适,女孩也可以看。
还有两本《女孩,你该知道的事》和《男孩的秘密》,给青春期的孩子们。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愿我们都从改变自己开始,逐步改变整个社会的态度,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