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易》之为道,即象以见理,即理之得失以定占之吉凶,即占以示学,切民用,合天性。-《周易内传》
白话:(考察历代易学家的得失后)总结《易经》的大道,就是“象”是反映“理”的,用理的得失来判断占的吉凶,(就不会有重大的错误),占需要结合义理,考虑人民实际情况,符合自然规律。
1
这句话的前提是总结易学史。从秦焚书开始,《易》因为是占书在六经中唯一幸免。但也埋下祸根。各家各派在《易》上的发挥阐释,越发偏离,乱象丛生。
从秦开始,有,“一以象旁搜曲引,而不要诸理。” 襄楷,京房,郑玄,虞翻。一般称汉易。汉易还分西汉易:孟喜(卦气图),焦延寿(易林),京房(八宮);和东汉易:荀爽(升降),郑玄(爻辰),虞翻(纳甲)。
魏晋的王弼著《周易略例》,“知其陋”,提出“扫象”,“一以道为断”。王弼自古有“天纵之圣”(孔颍达)和“罪浮桀纣”(范宁)两种评价。也是对其开创性的肯定,和“扫象”弊端的总结。
2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王弼《周易略例 明象》
这个思想从老庄中来,非常先进。象的作用是得言,得意,只是工具而已。犹如得鱼忘筌,得兔忘蹄。汉易中没有。王弼20来岁就注老子,易经,通庄子,无愧于天纵之圣也。
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王弼《周易略例 明象》
这就是王弼的最争议的地方。严重地说,“罪浮桀纣”,桀纣这样的暴君最多也就毒害一代人,而王弼则害很多代人了。他大胆地说,何必用马牛的象来指示道理,道理就是道理啊。这个可能也是目前很多现代人会表示赞同的,岂不知道这样就,“罪浮桀纣”了。割裂历史的未来学都是空中楼阁。
“乾为马,坤为牛”这里饱含智慧。乾为天,时间速度(马的速度);坤为地,重视承载,力量(牛的负重)。所以“服牛乘马”。
“得意忘言“,“得言忘象”,以老庄解易,玄之又玄,则把先圣的象中之意都割舍了。把汉易,左传易,及一切历史都割裂了。王弼易有一定的先进性,他重新注解部分易经。唐孔颍达也选择他的注编成《周易正义》,影响深远。
3
唐宋《易》对王弼的易多有继承,如苏轼的《易》。也有陈传一派,推伏羲先天说。宋开象数和义理两派。程子《易传》进一步发挥王弼易,“纯乎理事”。朱子《正义》《启蒙》虽学宗程子,象数宗陈传,专言象占。所以王弼,程子对汉易都是矫枉过正,而朱子则矫正过枉。当然还有张子《正蒙》《易说》,周子《太极图书》之易,各有所长。邵雍《皇极经世》之先天易上篇已经论说。以上一般称宋易。
只谈理不谈象,玄也;只论象不明理,执也。所以象以见理,象的吉凶要和理结合来定。
4
发散下,“双11”,又引发新的抢购和讨论。我不爱钱马云爸爸和我没审美刘强东哥哥还在讨论数学和逻辑哪个重要。这是什么象呢?什么理呢?天才王弼23岁就不幸早逝,假设他在,肯定得说马象可改秒杀抢购象,牛象可改优惠券象,最好不要象。我们的理就是服务消费者,搞那么多象干什么呢?还要大家半夜抢购,计算优惠券,到底谁服务谁呢?最后,抢到一堆无用之物,还是怪自己吧!
《易初》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