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吧。
1.早上:早上5点半起床,从6点到7点一小时读书,然后用半小时现场读现场讲解。之后就是简单的身体锻炼,然后早餐,上班。
2.上午:上班干活
3.中午:午餐,慢走一小会,午休半小时。
4.下午:上班干活
5.下班后:如果当天有运动项目,先去运动,否则吃饭回家。
6.回家后
回到家中事情就刚刚开始:
1.写第二天的文章.
以前我是早上写,现在早上要读书,所以白天找空写。这里还有文章的同步和更新。
2. 处理社群运营的事情,这包括:
2.1 成长会定期类活动的筹备与进程跟进,例如每个月的成长课(重点)、每三周左右的成长战略研讨会、每两周左右的行业论坛等;
2.2各类训练营的启动、续期以及新文案的编写。最近的瘦下来小组2期、口译基础训练营2期马上要开始,听力和外刊马上要准备新的一期,笔译训练营需要持续更新等;
2.3 其他重点活动的进度关注,例如政府工作报告的双语批注更新,以及相关的推广活动等;
2.4 成长会公众号推送文章的预览与把关等;
2.5 部分成员的提问处理。
3.社群外部但是属于个人品牌范围内的一些工作
3.1 书稿的跟进
3.2 外部邀请讲座与课程的准备
3.3 关注一些重点信息渠道并分析
3.4 与外界或者行业内的前辈保持联络
4.家庭事务的处理
在工作日,这些处理完以后,我会控制在十点半左右睡觉。开始早起读书活动以来,我把睡觉的时间锁定,这样反而能确保生活作息的节奏。
在周末节奏会稍微好一些,我会反思一下一些工作策略,调整重心,有的事情优先做,有的推迟做。
以上是我列举的一部分事情,其实每一件后面都有很多细节。在2015年刚刚成立成长会的时候,我会参与到小组具体事项当中,随着成长会的发展,小组组长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于是可以让我从事务中抽离出来。
但是我毕竟对小组的细节仍然保持更新,因为这些小组的基本性的规则是由我来设计的,后续小组组长的工作创新,主要依托于此。经过这两年持续行动的培养,今年有一部分小组组长开始能独立运营起来,于是我把这些小组打包封装成训练营,也可以让组长赚到钱。成长会的小组组长在这些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的通过不断地做事情成长起来,开始在社群运营管理输出品控方面能够独挡一面。
成长会做了几十个小组,并不是每一个都能走到最后赚钱的这一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懂我在做的事情,因为持续行动本身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因为也有的人仍然停留在一份更高薪水的工作这种“更快的马”的思路上,所以我想让能持续行动的得到回报,让社群模式发展壮大,就是最好的反馈。
这些事项其实不算挑战,更挑战的在于突发性事件对于比较稳定的节奏的干扰,而且这些干扰必须用加大行动量来对冲平衡。比如某天晚上有个很重要的活动要参加,或者要见几个人有事情要沟通,于是就会耽搁晚上原有的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就是稍微延长处理时间,这样就不可避免的牺牲一部分睡眠时间。但是我尽量避免熬夜,因为需要早起。
我们的社群不大,但以上事情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微型公司的协同模式了,有各种组长并肩作战,但是我们都是业余时间投入。我的工作上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只是这里没有展开,而且家庭上也有事情需要关切,也就不在文章里说了。
现在的学习热潮很狂热,很多人都开分享,有很多很吸引人的,比如月入十万比如快速成长的技巧,但是对我而言,只能忍痛割爱了。所以很多分享我也没时间去听了,很多我听了以后发现,许多道理也是相通的。反而是不停地做事情能让我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度,再加上自己去啃下一些原版的书籍作品,我觉得这样是比较有效的节奏。
我的所有输出都来自于我的行动和思考,包括像现在流行的“输出倒逼输入”是我在2014年就提出来的。我相信我的很多尝试的探索会领先于这个时代一点点,而纵使这些不会很火,也无所谓了。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很多人的结果是随波逐流留不下印迹,但是如果我们能通过持续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打下一个一个钉子,三年以后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就像我现在感谢我三年前的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