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也得到了熏陶所以对鲁迅文学很感兴趣,鲁迅是我国文学家、革命家,生于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人士,在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六岁读私塾,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1902年远赴日本,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因痛感致弱的国民状况而改变了他的精神,决定弃医从文,从事文艺活动,于1923年出版的呐喊其中收录了阿Q正传等14篇小说。
在《呐喊》著作中通真切的表达了社会现状,隐晦的批判了披上了“仁义道德”这块遮羞布下的世人。
在小说《狂人日记》中作品运用了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多重片段,将一个精神病人式的行为刻画的栩栩如生,是在嬉笑之中,不禁思索。
有凭借着“精神胜利法”苟活一生的阿Q。
有穿着破旧长衫,满脸花白胡子,常在咸亨酒店喝酒的读书人孔乙己。
有为了治小栓的病,拿着血淋淋的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去医治小栓的愚昧代表华老栓。
有于三岁的宝儿相依为命的单四嫂子,无奈世事无常,宝儿因病去世,本就艰苦的生活的丢失了最后奔头。
有因为一件小事,扶不扶 ! 而让我忘却了曾经所读的“之乎者也只能羞愧万分,铭记于心。
有改革的由头搞得人心惶惶的头发。
有迅哥儿回到家乡,倍感亲切的人和事,长大后的迅哥儿,获得了很多,失去了更多,找也找不到了。
有连续16次,落榜的赶考者,拖着发昏的脑袋回了家,一路谩骂着考官无眼无珠,不识真才,最后自甘堕落,去寻宝贝,最终跌入深渊。
迅哥儿和儿时玩伴去看戏,由此记起曾经两次的看戏的经历,从去看戏前的焦灼,到成功驶船去,中途的游历,戏台的旦角期待,归途去栽摘豆吃,虽不是山珍海味,但这份胜利的果实却美味无比。至此,鲁迅再也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豆儿,也没有看过比那演更好看的戏。
与其说呐喊者鲁迅,不如说是讽刺当时“吃人”社会的俗人,简短的一篇小说足矣概括一个人的性格,他的一生。故事生动引人深思,对社会、人性有着利剑般的披露,喜欢三连。
扭曲价值铸就吃人社会,反之亦然。
文中标注句子均为原文归纳。
此文章仅为个人观点,欢迎一起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