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为证,东坡先生是个吃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菜谱上的一系列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的名头也可佐证。
以炖肉为例,苏先生说: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是一种焖烧慢炖法。《金瓶梅》里有类似描述,来旺儿媳妇拿手的是用一根长柴火煨熟一张猪脸,偏还汤浓肉烂,正宜下酒。
李渔一本《闲情偶寄》,写吃笋、吃簟、吃时蔬、吃鲜活鱼虾,但最爱的还是“秋风起,蟹脚痒”。从上市吃到谢市,时令过后制醉蟹以缸储之,说爱若性命也不为过。相比之下张岱口味就有些重了,当然我说的不是好美婢,好娈童的事。
张先生也食蟹,形容蟹膏为“玉脂珀屑”,吃时佐以肥腊鸭、牛乳酪,饮以玉壶冰酒,以余杭白粳米为饭,其后再来杯兰雪茶。其中乳酪,兰雪茶均为张先生独家秘制,仿冒必究。好在我手头有方子,拿来与饕餮客共享。
新挤牛奶静置一夜,以铜锅煮之,拌以绿茶,百煮百沸。其后可加花露蒸,可加豆粉漉,可煎可腌,口味变化极为丰富。
除去秘制,张先生还拿来主义,以天下时令美食为己用。近处吴越之地每月吃,每天吃,远至福建山西也需一年一至,赴口腹之约。杨梅、莼菜、鲥鱼、白蛤、韭芽、花下藕、带骨鲍螺、天花菜、松子糖、火肉、江瑶柱......名单可以一直拉下去。
《红楼梦》中有道茄鲞给令刘姥姥咋舌,说怕不得一百多只鸡去配它。清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类似做法,一道蒋侍郎豆腐方子如下:
豆腐切片,晾干用猪油煎,以盐、好甜酒、大虾米一百二十个煨之,秋油一小杯、糖一撮,两三滚后加半寸细葱,缓缓起锅。其余豆腐各类炖鱼辅肉法,不一而足。
之前写过的冒辟疆不但有艳福,更是有口福之人。小宛擅制各类下酒小菜。豆豉、红乳腐肉、醉蛤、醉鲟姑且不论,更有鲜花野菜、枸蒿蓉菊,均可入菜,一时间芳香盈席,令我神往。
只可惜我生也晚,恨不得一一亲尝。好在现代亦有好吃文人如蔡澜,如沈宏非,以小品文一脉传承,依旧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算是我道不孤。
顺便广告下,沈先生在淘宝有店,名号“沈爷的宝贝”,推荐各处美食,我捧场了猪油八宝饭、腌笃鲜、鲜肉月饼,果然是人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