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要怎样一个社会?
在农耕社会的系统中,一般分为统治阶级、地主阶层、农民阶层三股势力,在重农抑商的统治下,主要靠农民阶层供养前两个阶层的开支来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但由于地主阶层和统治阶层有着天然结盟的趋势,当农民阶层不堪重负,难以承担起上层剥削的时候,整个社会系统或因自身或因外敌而陷入坍塌。
通过塑造怎样一个社会框架,确保地主阶层与统治阶层划分界限来营造公平效率的经济环境?以何种态度对待地主阶层的私有产权,进而让地主阶层拉动经济发展供养起统治阶层的财政开支?统治阶层又如何通过具体针对性的措施,帮扶低层阶级缓和贫富差距,最终实现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主要成分的橄榄型社会?
这是每个朝代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面对的问题。
二、全球的经济概况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老子《道德经》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贫富差距所致消费能力的不足,导致生产过剩,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疲软的主要原因。在大背景下,对外出口、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由于产品相对低端对外出口已受阻碍,促进消费又因贫富差距所限,经济发展的动力只能聚焦于扩大内需或一带一路,进而增加就业岗位避免社会秩序的动荡与执政能力的被质疑。
在土地财政,政绩靠与房地产企业合作拉动GDP的考核时代结束后。房地产的畸形价格,引起了民众的抱怨不断,在政府层面上开始理性控制价格和试图扭转社会买房的价值观念。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并没有对实体制造业技术或生产起到多大升级作用。
因此,内需的建设,政府的思路由房地产转向了公共基础建设,在不增加地方负债的前提下,完善基础建设,特别增加和扶贫有关的项目进行资金投入。
三、国内的发展现状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说: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分析事物的矛盾,就是抓住解决问题的把手,以贯彻治理的行动纲领,历次的报告中对我国矛盾做了三次总结:
第一次,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次,十九大报告: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矛盾总括看来就是生存、秩序、效率、公平等社会价值的博弈。在高速发展后,民众对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种大众心理下,缩减贫富差距,成为新时期的主题。更具而言之,是兑现先富带后富的承诺。通过扶贫和发展健康的金融秩序,脱实入虚,提升产业,塑造稳定的橄榄型社会,关乎到执政地位与能力的根本评价。加之由于GDP政绩考核,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上三者构成了攻坚战的共识性问题。
1、污染防治工作属于对往期粗放型经济发展所支付的对价。
2、精准扶贫,是为“初心”所交的初步答卷。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为了改革的平稳发展,重点要防治金融泡沫,去杠杆、去库存,将实体经济做好,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四、巡视利剑的指向
在前几日《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中监察委员会的第六项任务指出:要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定不移、精准有序,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深化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重点就是要隔离开权力与资本的结合(统治阶层与地主勾结),既是在着力营造公平的法治经济环境,也是防止金融信贷领域违规导致的金融系统风险。因此,可坐等后续财主与官员勾结因贪腐落马的消息。
2018年金融监管趋严的政策环境下,具体到法律行业,ipo资本市场服务等业务可能受阻,但落后产能的破产清算、创业企业的法律服务、ppp基础建设及后续的资产证券化服务需求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