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有一句最常见的口头禅:你要乖哦,要听XX的话哦~~
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你们要小孩子怎么乖呢
有了孩子以后,我就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在亲戚朋友和老师同学中,我永远被戴着一个“乖孩子”的大盖帽。而我并不喜欢这顶帽子,我喜欢“任风吹任发乱”
可是,我竟然也在“乖乖女”的头衔下生活了30年。现在好像是你不乖就反而不对了。
5岁的时候,妈妈生病住院,我就知道要买一朵康乃馨去医院看她。只要妈妈休息日子过来做好吃的,我一定会自告奋勇帮她一起做。记忆力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做馒头、做点心、给她下厨当帮手的那些日子。
但是我妈就是不愿意把她的厨艺教给我,她说:女人太能干会命苦。这大概说的意思就是:太懂事的女孩总是会更辛苦些。
只能说遗传基因太过强大,现在看看自己,感慨怎么就变成了我妈年轻时候的样子。
读书的时候,我好像是从来没让爹妈操过心
人家孩子在外面读兴趣班是父母逼着去的,而我是自己主动提出要学这个、要读那个的。
人家孩子是父母盯在后面做功课,我是回到家里不做完功课不肯吃饭的。
人家孩子是自己的衣服鞋子到处乱扔,我是不叠好自己的衣服不肯睡觉的。
人家孩子考了不及格背着父母改成绩单,我是考不到90分不敢拿试卷给爷爷奶奶签字的。
我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觉得特别快乐
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体育课。因为体育老师总是叫我“舒肤佳”也教我踩高跷。
最不喜欢的是数学课。因为那个数学老师跟我妈说,你女儿将来考不上重点高中的。
四年级那年发生了很多事。我跟男生比赛跳楼梯结果骨裂了还上体育课。后来阑尾炎,动手术的时候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流。
中学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班主任,还让我当了她4年的英语课代表。
中考前,到一个延安中学老师家里上了几周数学补习班,我发现原来数学也是可以很有意思的。
中考填报志愿时,我强烈要求报寄宿制学校,最后运气不错考进了市重点高中。
寄宿制高中的那3年,我才觉得真正“活得像个自己”
上午必修课,下午选修课、自习课,晚上是晚自习。
晚自习的时候,我总是和我们班长偷偷吃零食
必修课里,我最喜欢语文和英语。我们的历史老师和地理老师也都很喜感~~
选修课更棒,尤其是佛洛依德梦的解析时,差点自愿去做“催眠”的试验品O(∩_∩)O
还有,我喜欢早上早锻炼,不过只是因为早锻炼结束的终点是食堂!
6点半早锻炼开始前,我就会在运动场和几个男生一起打篮球。正式早锻炼开始后,广播操、2组俯卧撑和800米长跑——除了下雨冰雹,其余时间雷打不动。
比起和女生相处,我似乎跟男生更能打成一片。
不过后来高三分班前,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我开始重新留长发。
高考前我到一个化学老师家里补课。
但,我更多热衷的是参加各种兴趣班:画画、书法、唱歌、芭蕾、瑜伽,也打工。
大学里又突发奇想自学韩语、到医学院读营养师、再到工作后去考幼师……
我的知心朋友或闺蜜,除了初中几个之外,大多都是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才结识的。男闺蜜好像也有几个,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免得你跟我老公去告密O(∩_∩)O哈!
很多人看我的生活轨迹,总是说:你顺风顺水地读完书、有份好工作、谈恋爱到结婚、父母双全孩子可爱。我们羡慕你都来不及,别矫情了。
但是,“乖”的另一面,是“压抑”和“忍”
我一直在按照别人给我设定好的生活轨迹,按部就班。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因为总是习惯了为别人考虑,哪怕心里有委屈也总是吞到肚子里,然后还要面带微笑。
像一个气球,你不停地给TA打气、打气,总有一天气球要爆炸。
这种爆炸,要么不来,来了就势不可挡。如果你不能自我调整,就会炸得七零八落。
老妈一直希望有个人能代替她,弥补多年以来她陪伴我不够的遗憾。然而朋友~~哪个妈不是这样希望的,不要指望别人跟你妈一样对你。
原来,孩子的命运是踩着父母的人生轨迹出来的。
孩子“不乖”是他不想变成你的影子,就像我们有很多时候埋怨自己父母“我为什么都要听你的?”
很多优秀的孩子、甚至天才少年,为什么长大反而做出一些令亲朋好友意外的出格举动呢?
就是因为他们挣脱枷锁的时候,太过用力了。
对孩子来说,“疏”比“堵”更重要。
我不能总是做到这一点,只好不断提醒自己。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小时候很乖,长大了还是很“乖”的孩子。只是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他们过得幸不幸福、开不开心。就只能看孩子愿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了。
我的故事差不多就这样了
如果你能看完,我表示很荣幸,因为也许我会多一个懂我的朋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