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情绪起伏比较大,因此家长首先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就是,教会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1、家长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
掌握了自己情绪变化的这个规律,是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或调节不良情绪的前提。
分析导致这些情绪的原因时写出和这些情绪有关的事情、情景或人,有时即便是不能把情绪归因为一件事或一个人,可以注明原因不详。
两周之后,根据记录资料分析自己的情绪,分析的内容包括:
我的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的时间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情绪反应是否适当,高兴和生气是否有理由;
有多少情绪是无意识的原因引起的;
每隔多久改变自己的情绪,情绪变化幅度有多大等等。
分析时重点考虑愤怒、恐惧、嫉妒、焦虑、抑郁、叛逆、自卑、自残等不良情绪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得出以上结果以后,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归因方式,是内归因还是外归隐,已归因方式给本人带了的益弊。
2、要让青春期的孩子敢于面对不良情绪
逃避引起消极情绪的境地,是人之常情,但一味的逃避,对消除不良情绪毫无帮助,只会加剧不良情绪的体验。
比如厌恶学习,采取旷课逃避,这种方式可以快乐一时,快乐过后是更多更强烈的焦虑和紧张。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找到厌恶学习的原因,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一落实。
3、青春期的孩子应进一步认识影响自己情绪波动的情景,修正认知结构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情景本身不决定情景的性质,是对刺激情景的认知决定情绪的性质。
例:两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中一个同学很快认识到是自己做得不好,决心改正,情绪很快恢复了平静。
另一个同学则不然,他认为自己倒霉,运气不好,老师偏心等等。并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这个同学就成了不受老师同学欢迎的人了。
这种外归因造成他事事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人际关系也随而紧张,人际关系近而又影响到他的情绪,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究其根本原因是要改变其归因方式、认知结构,才能从根本预防或者缓解不良情绪。
4、青春期的孩子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学会合理的宣泄
不良情绪是不能完全预防和消除的,因此当不良情绪产生时,能够合理的宣泄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亲人亡故,投入的哭泣可以缓解痛苦;告知父母和或好友“我今天难过极了”,在倾诉过程中释放痛苦;找个山顶用尽全力大声呼喊。也可以释放压抑的心情。
5、学会放松
找个安静地方,从头部开始,依次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脚,让每一块肌肉紧张再放松。
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每天10分钟训练。不仅可以缓解紧张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6、利用“阿Q”精神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酸葡萄心理,可以作为权宜之计。冲淡内心的痛苦,使心理平衡。
但这种方法不宜过多使用,心理平衡之后,应积极主动进取,使心理达到真正的平衡。
7、学会幽默
幽默是精神的消炎剂,能使人更好的适应环境。不良情绪到来时用幽默去抵挡,你会觉得不良情绪退之千里之外,好情绪悄然而至。
8、学会精神转移法
情绪不好时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健身、参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会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学会并找到自己适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将受益终生。
(22年度写作营第144篇1341字,累计2309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