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她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是假的,她其实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姥姥子女多,生完她忘了记下日期,所以只知出生年份,不知月份。虽然上面有个哥哥,可她是长姐,照顾三个弟弟妹妹就是她的责任。放着牛还要背着最小的妹妹,这些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事情,就是她,还有无数个像她一样的在农村长大的六零后的成长记忆。
她生我的时候只有25岁。我25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我连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都还没搞明白。她就已经中专毕业,工作,结婚,当母亲了。她休了6个月的产假就回去全职上班了。半职?托儿所?保姆?不好意思,那时候没有这些概念。
在我不到三岁可以上幼儿园之前,我被她和许多亲戚轮流照顾着。尚在襁褓的孩子,要求极高的工作(她是出纳),需要左右周旋的大家庭(爸爸是长子,有4个弟弟妹妹),她有多少个不知所措,无法入眠的晚上?有多少个心力憔悴,几近崩溃的日子?
没人知晓,无从诉说。因为她是妈妈,她是儿媳,她是长姐,所以这些操不完的心,这些苦这些累都是“应该的”,“正常的”。
▲ Image by Dani Géza from Pixabay
在我生命里的前十几年,我都觉得自己和她没什么性格上的相似。我像其他家庭中那些个叛逆的女儿们一样,暗暗下决心要活出自我,不要像她一样将自我牺牲在大家庭加小家庭的期待中。
我14岁就从家里搬了出去,住到了3小时车程以外的寄宿高中。17岁搬到外省去上大学,21岁干脆直接搬到了国外去读硕士。我一定要看看小县城之外的风景,看看这个世界。我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天地很大,芸芸众生,人生应该有很多种活法。
02
我越搬越远,可心却似乎与她越来越近。不为别的,只因我慢慢明白了一些我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有多少她长年累月的默默付出。
第一次意识到这些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刚到寄宿高中的时候,食堂好难吃,衣服要自己动手洗,洗漱用品一应杂物全部要自己去采购。
14岁的我傻了眼,却还强装镇定地打电话给她报平安。在公用电话里听到她声音的那一刻,我自以为独立的小心脏瞬间奔溃,哭得稀里哗啦。
原来那干净整洁的衣服,那洗好削好的水果,那变着花样增加营养的三餐,都是她在背后操持。而我心安理得地享受了这么多年,可曾对她说过一句谢谢?
等我搬到国外,发现学生食堂居然吃不起了。每天除了繁重的学业,我还要应付一日三餐。当时的我根本就不会做饭,我拼了命地想她,想她做的好吃的。我偶尔会问自己,她20岁出头的时候都是怎么过来的呢?
▲ Image by Daria Obymaha from Pexels
后来我告诉他们我谈恋爱了,爸爸暴怒,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我倔强地咬着牙就是不肯分手。她无奈地在我们爷俩的僵持中调和,说孩子爸妈这也是为你好,怕你吃亏啊。
再后来我和这个男人结婚了,依然是我行我素地领了个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再次无奈地说,孩子,妈妈怕你以后想起来后悔啊,没拍个婚纱照办个仪式啥的。
我依然扛着“我是新时代知识女性”的标杆,决计不受这些习俗的约束。
03
借着“女儿要结婚”的理由,他们总算是要来欧洲了,来看看当时我已经生活了6,7年的地方。和所有常年不生活在一起的两代人一样,这一个月过得鸡飞狗跳。
我受不了他们,他们也自然不习惯我的生活方式。可就在这一个月的近距离接触中,我猛然发现,她的付出远远比我想象中还多。
我们一起走路时,爸爸从来不等她,一个人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我们出去玩了一天,回到家里,爸爸说,嗯,该弄饭吃了。然后他坐到了沙发上,她自觉地去了厨房,一分钟都不休息。
她觉得北德的松果好大颗,忍不住捡了好几个把玩。爸爸皱了皱眉头,来了句,捡这个干什么。她一脸可惜地放了回去。
在忍了好几次之后,我终于暴躁地对爸爸发了火。在老家那个重男轻女的小县城,这些都“没什么”。爸爸是公认的好老公,因为他疼爱妻女,会主动做家务,洗衣拖地绝不含糊,等等。
可在欧洲这个环境里,在那个时刻,这些行为和言语突然重重地刺痛了我的神经。
为什么?大概是因为我也成了别人的妻子吧。
她觉得委屈吗?有没有人问过她这个问题?有没有人心疼过她?
▲ Image by Free-Photos from Pixabay
爸爸在被我狂吼了一通之后,一脸震惊又一脸无奈地说:“国外标准不一样啊。在老家,我要是出门挽着你妈的手,事事体贴照顾她,会被人指点被人笑话的。”
我以为我已经很理解她了,原来我还是太天真了。我对她生活的环境其实知之甚少,谈什么理解?
04
我想起之前有段时间,她但凡开口跟我讲话,必是“妈妈怎么怎么样“。我听了几次之后很不耐烦,问她能不能用“我怎么怎么样”来说同样的话。要是不喜欢这道菜,能不能直接说:”我不喜欢吃。“?
最后,我甩了一句非常新时代知识女性的话给她:”你除了是我妈妈,你还是个独立的人啊。“那时我还督促她发展个人爱好,不要整天除了上班就是做家务,更不要把退休生活寄希望于给我带孩子上。
嗯,能对她说出这些话,我可真是个笑话。我这些建议,真是建立在何不食肉糜的理解上。
她曾经是县高中同届里唯一四个考上中专的女生之一。她曾经是单位里的业务担当,可以双手同时打两个算盘来计算两笔不同的账。她如此冰雪聪明,学什么能难得倒她?又怎么会没有机会晋升?
她本可以去南京继续深造,本可以先下乡锻炼然后调回来升职。可她都拒绝了,为什么?因为我出生了。
▲ Image by esudroff from Pixabay
她抱着小小的我,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没人知道她是不是也为自己的才能惋惜过。而如今这个小小的我长大了,理直气壮地告诉她,她不要以年龄大为借口,要发展自己的爱好,要有自己的生活。
那一刻,她心里必定是很难过的吧。有我这样一个女儿,当妈妈也是很难的吧。
05
我从来都不是个听话的孩子,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孝顺的女儿。这么些年,我一直给她灌输着高质量陪伴时间的这个概念,来粉饰我们聚少离多的事实。我更愿意带她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而不是给她买包买衣服。
我试图向她展示,生活是可以不一样的。可我扪心自问,我若是出生在她那个年代,在同样的环境下长大,没有见过,更没有听过不一样的言行,我能翻出什么浪来?
在当年的农村,她能去上学简直就是个奇迹了,这还得益于姥爷的开明。她必是敏感地意识到,读书是她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所以在得到这个机会之后,才会死死地拽住不放。
在成为母亲之后,她还将这个概念早早地灌输给了我,并补上了一句:人一定要靠自己努力,谁有都不如自己有。
▲ Image by Sabine Nuffer from Pixabay
多年之后,我从一个小县城,从一个毕业时突然降级为二本的大学,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相对开阔的局面。我很难想象,如果她当年给我灌输些别的,比如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婚姻,我现在的生活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她给了我她力所能及的全部,她给了我她所有的爱。
这爱像份隐形的屏障,始终庇佑着我。这爱让我自信,让我觉得完整,让我觉得我配得起一切美好的事情。
06
去年12月回老家,亲戚们一起去吃火锅。当着满桌的人,她突然说了一句:“你看托马,对倩倩是真的好啊。”当时先生正在给我夹菜,我打哈哈地把这个话题跳过去了。天知道,其实我当时真的快要哭出来了。
她以前是不会说这种话的,她以前是本能地觉得感情是不能外露的,她以前是担心表扬会让我心生骄傲的。
这个好多年前就说自己步入老年的她,也在慢慢地变化啊。这变化让我觉得欢喜,也让我有些心疼。如果可以,哪个57岁的普通人不想安安稳稳地继续地过自己熟悉的日子呢?
她在今年的三八节,办了一张瑜伽年卡作为礼物,送给自己。
她总说,日子是要一天一天过下去的,而且要好好过下去。
我以前觉得我不像她,是的,我们的性格天差地别,可我们又是何其的相似啊。不然我身上的坚韧,细致,灵活又是从谁身上学到的?
如果有时光机,我想回到十几年前,对那个暗下决心不要像她一样自我牺牲的自己说:你还不了解你的母亲,没有她之前的放弃,如何有你安然无忧的童年?
我不想她被母亲这个头衔捆绑,我不想她再被任何头衔捆绑,她已经被绑了太久了。就算可笑,就算太迟,我也要一遍一遍地告诉她,她可以去尝试任何她喜欢的事情,我都支持她。
她告诉我,我小的时候曾经说,她是世上最漂亮的妈妈,新白娘子都只能排第二。她问我,现在再听到自己儿时的童言,是不是觉得挺可笑的?
不是的,妈妈,在我心里,你始终都是最美的。
本文首发自【非严肃德国:fys_deguo
以德国为坐标,分享生活中有趣的德语、人、物、事儿,还有成长经历。】
作者:一弯月散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