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老家是最传统的西北民居,前院一个大门房,过了二道门到中院,挨着两间厢房,一间厨房在后门边,后院是柴房和茅厕。有钱人家,多一进门,在门房后面还有个厅房,是接待客人的处所。
就在那一年的夏天,邻着的南边厢房,住进来两个年轻小伙子,都是初中毕业生,十五六岁。
易湘平,祖籍湖南,一弟一妹,父亲技术员,母亲随工,在厂里理发店工作。团支部书记。后期不受当地人欢迎。后期国家把农民和知青分开,建立知青点,请派来源地的人员协助管理。
秦岭公司知青,就近安排。
汪兴,祖籍湖南,一个姐姐,母亲技术员,父亲教师。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积极分子。父亲在子弟小学做校长。和姐姐一起77年高考返城,哈尔滨理工大学,制冷专业,毕业后先在香港,97年香港回归前,又去了澳门。跟轮船做制冷。70年夏天,母亲三下乡工作组,收麦子,种玉米,田间管理,曾在老家住过。知青插队时候,汽车文艺下乡,工作组下乡。
知识型人才,不问政治。
他们在家住了近一年时间,生产队保管室住,再到乡上知青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