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与教育实践之间相互嵌入。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心理学家们埋怨教师们不那么关注心理学理论,教师们也埋怨教育心理学家不那么了解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而二者如何有效结合呢?是目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师们都在尝试探索的主题。
读“实践性思维中的心理学”这一章节,从理论上拓宽了我的眼界。作者佐藤学从教育实践、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学与教育实践之间,隐含着现代教学论的理论与实践的特有关系。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是以“心理学”“伦理学”作为基础确立的,从显示学习的心理学过程到显示教学步骤,为教育心理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赫尔巴特的“联结心理学”到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等,教学论和心理学都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也在不断加深。阿特金认为教师的实践话语是以“技艺”为基础而成立的,是作为审美性选择和伦理性判断所依据的“睿智”来谈论的话语。我的理解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一个重要载体。
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后,作者为实践运用于理论提出三种框架,分别是“活动性框架”“修辞学框架”和“情境性框架”,其中“修辞学框架”表现在这样一种思考过程:教师以怎样的话语设计教学、展开教学、反思教学。“活动性框架”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行动的。“修辞学框架”由教师的话语与对话。这三个方面内隐地制约教育实践的理论,教育心理学是如何介入到教育实践改革的呢?作者环环相扣,同样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论证。其一、心理变化引起行动变化。作者借助心理学的话语建构教育实践所有的核心概念。比如“发展阶段”“发展可能性”取决于这些课堂中人际关系、工具、环境系数,而不是作为单独的个人天赋特性的一种表现。其二、审查与反思。在“活动性框架”主要阐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控制教师活动的个人潜意识,另一种是控制教师活动的学校的常规和教师文化。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儿童观在无形中内化到他们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影响教学。其三、环境的重建。课堂上的课座椅、所教课程设置、教材等从“元文化”层面教师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一章节从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进行论证,两者相结合的实践框架和与心理学如何介入到教育实践中进行论证。理论总归是理论,具体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找到与教学结合的点去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