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改变”这个系列分享来自于36氪上周六和小饭桌一起举办的线下活动——“那些改变我们吃饭方式的互联网公司”,我们邀请了互联网餐饮行业里一批做得不错的创业者们,与100多位我们筛选过的初创公司创始人们来了一次线下交流和分享。因为有很多朋友报了名,却受限于场地面积来不了现场,所以我决定把这些内容按一定逻辑整理出来,以飧读者。
这是第一篇文章,它来源于城觅创始人李琪缘的现场分享。城觅在近期上线了重大更新,据说更新后整体收藏、分享等数据量涨了一倍,而这归根于他们对吃喝玩乐需求变化的深刻理解——这也是这篇文章会分享的主要内容。而城觅此次改版的详细思路,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里呈现。Enjoy it ~
“消费升级”是我们常会挂在嘴边的词,但是我们很少去剖析:消费升级之后,我们的需求会演变出多少不同的层次?它其中的绵密和丰富,或许出乎我们的意料,而关于这一点,城觅创始人李琪缘是这么说的:
首先,吃,是有不同需求层次的。
最早我们十几岁的时候,觉得饿了就要吃东西,那时候一有个肯德基、麦当劳,大家就会疯狂地排队。但当我们不会再感觉饿的时候,会开始用微博,看见微博上有一个产品觉得好吃,就要去吃。这时候大家的欲望开始上来了,从饿变成了馋。
再往后发展,我们不仅仅是吃东西了,还会参加很多聚会——聚会无比地贵,却发现大家聚会上吃完之后没有吃饱,因为我们在social,这时候吃变成我们social的一种方式。
再逐渐地,我们发现大家的朋友圈开始晒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吃的东西,这时候吃已经不再是“吃”本身了,而是生活品位、生活品质的展现。
所以,哪怕单纯去看“吃”的需求,也已经有了很多纬度。然后我们又发现,当你一个人饿了,和你们一家人都饿了的解决方式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吃饭是一个场景,两个人(谈恋爱、要追女生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场景,三个人(当你有孩子的时候)一家人的时候决策又会不同,而变成N个人(公司同事聚餐),又是不同的。
它是不一样的消费行为,有到店吃、有自己在家里做、有买一个成品直接吃、有外卖送过来,当然每个市场的规模是不一样的。中国到店生意一天2亿单,外卖两三百万单,买成品食品的市场又更大了。
所以当我们在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里的时候,我们要认清楚自己是在哪个需求层次去满足用户。比如我作为一个用户来看,会觉得暖食做的是一个局的事情,当我在家里做一个party,我会拿出暖食的海鲜,它符合的是多人场景,自己买来在家做,招待客人。
看看上面的图,我们可以把不同创业公司的产品放在里面去理解——一个产品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需求下激发的,这个还蛮重要的。
然后我们城觅到今天做了一年多的时间,用户在我们平台上发生了大概300万次的收藏。基于这些数据,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用户到底在发现什么?这些趋势挺有意思的,可能是未来大家会选为自己创业的方向。
第一个是“单品”。单品在十年前可能都是不存在的,我们能想象得到,十年前所有的米线长得都是一样的,肯德基所有的鸡块也都长得一样。
其实单品这个概念,是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质需求的升级,逐渐地在心中发生变化的。比如看下面这个图,你可能会有“我今天晚上要去吃鳗鱼饭”这个需求,但它在5年、10年前是没有的,所以单品的需求是我们发现的一个极大的点。
这个需求是从饭前拍照发微博那时候开始的,从那时起,大量UGC的精致图片开始产生,大家潜移默化中有这个习惯,会到朋友圈、微博中去寻找这样的单品。我觉得很多公司也是在借助这样一个势头,凭借研发大量的单品去产生用户黏性和进一步发展。
我觉得单品的一个红利是,它有机会获得极高的传播,在我们的收藏数据里,会发现一些单品能冲得非常高(Top 20%),这是单品带给大家的一个创业启示——比如很多人找鳗鱼饭,原来可能只能搜索出很多名字里带“鳗鱼饭”这三个字的餐厅,但你并不知道每一间餐厅的特色。但是在城觅上,你可以发现有“40年料理经验的主厨做出来的鳗鱼饭”这种属于体验性的发现。这是单品能给大家带来的启示。
第二,除了Top 20%以外,20%到80%之间有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所沉淀下来的“体验”,也是原来不存在的。
比如今天晚上北京非常凉爽,我想约个女生在有露台的地方喝点酒、吃点东西。这个时候吃什么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想要的是“露台”这种体验。
这些体验的数据大量出现,但他们又不容易出现极端的爆款。比如“露台”的收藏数都在两三千,它没有极端地出现七八千、上万的爆款,因为它的增长是一个积累的速度,要到用户需要这个场景的时候,你再给这个体验。
所以“体验”是传统信息纬度上的一个缺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去打造这样的体验,让用户能够在他需要的时候去获得。
第三是活动。这个活动可能不是传统意义的、原来在大麦上卖的演唱会,或者在豆瓣、同程上非常小众的活动。我的定义是,活动其实成为了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你在offer一个服务的时候,其实它是由活动去组成的。比如说理发店,你来了之后他给你安排个技师,这个活动持续了大概半小时,这是它作为这个服务的库存。我觉得商家们未来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个事情,不仅仅是产品化,而是把产品变成一种服务。
比如说一个酒吧,它原来每天主要是在外面拉人进来喝酒,但它现在搞成了一个Live House,它会说有哪一个人在我这儿有演出——这其实构成了一个服务,虽然这个服务还是在卖酒,但他把这个服务给活动化了。
我觉得很多新的互联网行业,或者其他行业对传统吃喝玩乐的一个降纬打法,就是基于时间、产品去树立一个场景,把这个事情服务化,让用户能够很好地去订、去买。这是很有意思的事,但这一类现在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它可能还只被部分的用户所接受。当然我们看到像我有饭做得很好,他们在把吃饭这个活动做一个增量市场,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
总体来说,我们大家都在做吃喝玩乐的创业,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方向,因为我们都在抓住消费升级这个浪潮当中,产品、品牌和服务升级的机会。我觉得互联网创业这样的降纬打法,不仅仅是能做一些纯线上的产品,还可以把一个一个在线下我们实际在生活中的产品完全地颠覆掉。
ps. 办完上周六百人规模的活动之后,我想迭代一下,用更轻量以及让每个人参与感更足的方式来办线下活动——对,就是8-10人的私密饭局形式。我希望在这个饭局里,大家可以认识志趣相投的人,共同碰撞想法(甚至可能撞出新的产品思路),聊行业聊创业聊世界聊未来聊想象力聊苦逼的事聊热爱的事…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又正好是创业者,或者是想创业的人,并且,有东西想要在这个饭局里和其他人交流,那么欢迎你在这里留个资料和意向,我会收集需求之后,根据情况定下每次的饭局主题,然后把大家聚集起来。至于具体时间,等我的信儿吧 ^^。
文章图片来源:嘉宾现场PPT
【36氪原创文章,作者:苑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