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用线来表达或加入极少的渲染,因为语言的单一,就要把这种语言发挥到极致,那么线的表现力得到了最大的挖掘。
运笔的速度,线的节奏,疏密,枯湿,力量……被赋予物象的表现上,让物像神完气足。
绘画史上杰出的白描作品很多,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李公麟及其李氏一族。
这幅维摩居士图卷是我最喜欢的。
下面说说勾勒。勾勒和白描并不是一回事。勾是指用线条来画出轮廓,一般是一幅画的开始。勒是指作品设色后,颜色覆盖了最初的线条,我们用墨色的线或者用有颜色的线再提一下重要的地方就叫勒。与白描不同的是一幅作品中的勾往往要给以后留有余地,而不画满。我们看宋代的院体花鸟画里的线,若隐若现,与渲染结合得天衣无缝,让物像拥有厚度,如果过分强调线的挥洒,勾死了,画就完了。所以说,好的勾线是一种强大的能力,有时候需要画家充分地表现出来,而有时候是不画而画,是一种分寸和火候。
我们看看这几幅作品的线条,分别出自《洛神赋》《二十八星宿》《捣练图》《调琴啜茗图》。线条粗细变化不大,非常简练,拥有早期绘画的风骨,设色也是大块大块的,加上非常微妙的分染。这是隋唐时期以及宋人受唐人的影响,是我非常喜欢的风格,除了上述作品,还有《宫乐图》《簪花仕女图》《神骏图》等代表作品。
这三张图片出自周文矩。出自他的两件作品。五代时期的周文矩,笔意渐强,书写意味更多了。
这两张图片应该是《八十七神仙卷》,书写意味更浓,提按更大,画家更主动。
这张图片出自董源《夏景山口待渡》(但很有可能不是他的,但是画得很好。)藏在辽宁省故宫博物院,画的非常好,用笔又圆,又舒缓,因为轻松,感觉那些小的点子在跳跃,内敛舒缓的线形成天真平淡的含蓄美感,再加上精彩的用墨,让画面很有温度。
上面这两幅图是王诜的画,是李成一路的高手。与董源的松懦不同,这一路笔下龙蛇尽游,极具灵动之能。也与上一幅形成截然不同的面貌,可见线的特性决定了画面的气息。
这两幅是王诜《渔村小雪》的局部。
为了体现方折用笔以及中侧笔锋互相转换迁带形成的美感,画家画树极尽扭曲,明代董其昌也曾经说:画树之法贵在多曲,多曲不但是形状的需要,更是用笔的需要。
上面的两幅传是梁楷的画。与《捣练图》截然不同,线的果敢和简率,赋予画面以上古神韵,极具神采。
让我们看看这些线的果敢。
同样是山水,花鸟,人物,这种更加内敛的线又让画面拥有宋词般的温婉(注:里面赵孟頫宋末元初,颜晖元代的,但这幅16应真图太棒了。)宋画中线的丰富程度可以称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论是书写性强的线还是描述性强的线,我一直都不赞成速度太快,行笔因速度形成惯性,也就是笔势,但太依赖惯性而使自己运笔在半失控的状态是绝不可取的,后来一些人宣扬“文人画”提出的逸笔草草,有些简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线用于表达事物的质感和结构,这叫达意。通过书写,而拥有笔意的线,拥有神采,从而使造型更加丰富,这叫传情。所以,好的线条能够实现传情达意的精深境界。画家在书写和状物之间努力地达到一种平衡。
宋画是在造境,经常通过渲染,赋予阳性的线以阴性的调子,让这些线有时含蓄,有时清楚,一味地炫耀线的质量,并把它视为功力,是可笑的。把东西藏起来,让你慢慢寻找,品味,而不是一眼看穿,许多宋画阴性的调子太高级了。
今天的分享结束了,感谢大家默默的忍耐。
注:1、生问:赵老师,这幅画的点怎么画?
赵老师说:一般是用秃一点的笔,起笔和收笔都很圆,要抵住纸,很舒缓轻松,用笔要懦,要棉,鱼贯而行,还有用墨也非常重要,那些灰色的调子,仿佛空气中的水汽,温润极了。
2、赵老师说:中国画决不是简单的功夫活儿,它是一种情感,它没有道理又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