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58)
雁门关
文/石岩磊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勾注山上,处于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界地带,是拱卫太原的最后一道屏障,素有“失雁门者失中原”之说,因此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史以来,这里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1400余次,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领兵在雁门关一带围歼匈奴主力10万人马,首开大规模对匈奴作战的先例,至今在此仍建有李牧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防边患派大将蒙恬率30万军队出雁门关横扫匈奴。汉朝的卫青、霍去病、李广也都曾由此出关直取北漠,立下彪炳史册的功勋。宋代的杨家将更是在雁门关打出了威名,令辽军闻风丧胆。1937年,八路军在此成功地伏击了日军运输车队,给予国民党的正面作战有力支持。然而,雁门关在书写辉煌战绩的同时,也记录下许多屈辱事件。
刘邦建汉后,亲率大军出雁门关攻打匈奴,结果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差点儿丢了性命,从此不敢对匈奴用兵。刘邦死后,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信,称“想和她一起过日子”,话语中尽显羞辱之词,一向心狠手辣的吕后也只得忍气吞声,回复说:自己年老色衰,不如给大王送去几个年轻漂亮的美女吧。也便有了后来的和亲策略,汉代共有12位宫女以公主身份出雁门关远赴匈奴。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王昭君。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这是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出塞时的真实写照,她用《胡笳十八拍》记述了自己悲惨的和亲之旅,但她的忍辱负重换来汉朝半个世纪的边疆太平。而杨家将的掌门人杨继业更是在雁门关上演了悲壮的一幕。杨继业在边关屡立奇功,被称作“扬无敌”,可最后由于寡不敌众被辽军俘获,他绝食三天后壮烈殉国。靖康之难中,北宋的徽、钦二帝也是由雁门关踏上了忍辱含羞之路,他们连同成百上千的文臣武将及后宫嫔妃客死他乡。
雁门关以险著称,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势,但其并非总是被战火浸染,在和平时期它又会成为边境贸易的最前沿,所以它既是战道,也是商道,还成就了晋商的辉煌。山西地狭人稠,人们为了谋生只好出雁门关走西口,与游牧民族进行贸易经商,逐步锻造出一支纵横天下的商业大军。他们在发财致富的同时,不忘荣宗耀祖反哺家乡,在山西建造了无数奢华的院落,如祁县的乔家大院、平遥的王家大院、运城的李家大院、汾西的师家大院等等。
这些深宅大院与威武雄壮的雁门关风格迥异,可它们又一脉相承,是战争与和平的真实写照。没有边关的牢不可破,便不会有国富民丰的安宁。站在险峻的关门上,人们望见的既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壮烈,也有“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繁华,便会油然而生壮怀激烈触景生情之感,身下的关隘遂化作出生入死的勇士,巍巍长城即变为他手中的长剑,剑锋所指,劈出塞外的锦绣山河,剑气所至,挥出关内的祥和万家。
20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