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过: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同样的道理,我们读了那么多育儿书,却还是没能教育好孩子。
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陪伴,恰恰就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双方的矛盾才越来越多。
儿童教育专家要求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比如,我的女儿依依,她是个女孩子,爱美,早晨起来让我给她编辫子,我很耐心的告诉她,早晨时间比较紧张,我要照看弟弟,我们还要吃饭,吃好饭,上学时间就到了,等到了中午,有时间了我再给你编辫子。我自认为我有尊重她,也平等对待了她。可是她立马给我甩脸子。
有位老人家说: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
有些人,不是你好声好气的对她说话,她也会好声好气的回应你。
人与人的心理不是共通的,即使是血脉相承的母女也一样,你想的是你的责任,给她洗衣做饭,接送她上下学,给她辅导作业,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她想的是,我的漂亮发型泡汤了!
她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她觉得我把心思都放在了弟弟身上而忽略了她,她同我置气,我的耐心被她消耗殆尽,恨不能直接甩给她几巴掌,什么尊重,平等,亲子互动,彼此沟通,通通都跑到了爪哇国,脑门子里只想武力解决一切。
静下心来细想,她是自私的,我又何尝不是?她一门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我又何尝不是希望她样样都能听从我的安排而不顾及她的感受?
尊重一下个人,便是尊重她的选择,同情她的感受,而我在她的身上却投放了太多的功利,作为女儿,我希望她能体念母亲的辛苦而帮我分担责任,作为姐姐,我希望她能心疼弟弟的幼小而护佑他安康,作为学生,我希望她能珍惜学习的机会而努力奋发,作为一个女孩,我希望她能独立坚强长大后才不会处处依赖别人,而我,却很少把她看作我的女儿,她需要母亲的疼爱和呵护,也很少把她看作一个小孩,她想要玩耍。
人与人之间缺乏同理心,你只想你要的,我只想我要的,或者你希望我怎么样,我希望你怎么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也不会彼此平等。
曾国藩说,一个人性格的最终塑造,外部环境影响占四分,本人自我控制占六分。
父母,老师,朋友,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为不重要,但是,对人最根本的影响还是自己,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个刘阿斗,就算诸葛亮再世也难扭转乾坤。
所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想办法怎么殚精竭虑的让孩子变优秀,而是使出洪荒之力拔除内心的功利,以最大的勇气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