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诗人普希金有一首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著名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不抛弃、不放弃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溢于言表。同时,这首诗作为一首励志经典,鼓舞了世界各地千千万万处在挫折、失败、困境中的人,激励着芸芸众生坚强地走出人生低谷。我也一直拿它当座右铭,每当人生坎坷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可是,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真的会像诗歌中说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吗?恐怕很难。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歌颂着生活的美好。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在控诉着生活的残忍和不公。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人和人本身的差别就很大,人和人的遭遇差别更大。有的人出身豪门,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更多的人出身贫寒,一生都在为生活辛苦奔波;有的人天生丽质,外表美丽光彩照人,有的人相貌丑陋,一生都羞于见人;有的人十年寒窗一朝高中,金榜题名,风光无限,有的人苦读多年,却因各种意外因素与心中的名校擦肩而过,多年汗水付之东流;有的人一生平安健康,有小病无大灾,有的人正是青春年少却被病魔缠身,或者遭遇飞来横祸;有的家庭恩爱和睦,蒸蒸日上,有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不是发牢骚,现实真的是这样。
这世界上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吗?我认为没有。挥金如土的富二代,永远不会理解寒门子弟为了省生活费而不吃早餐的艰难;如愿考上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们,永远无法理解有的学子苦读多年却落榜的辛酸;婚姻美满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离婚的人内心的酸楚;四肢健全的人,永远无法想象那些坐在轮椅上的人看着别人活蹦乱跳内心是怎样的渴望;身体健康的人,这一辈子也不可能体会到癌症患者内心的绝望;心理健康的人,永远无法体会抑郁症或者强迫症患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没有和别人一样的经历,我们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痛苦,又怎么知道痛苦是什么感觉?
生活的真相往往令人痛哭流涕,难以面对。我们经常用“别难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或者“一切都会过去的,明天会更好”来安慰别人。可是,如果这个悲伤的故事的主角是我们自己,我们能坦然面对吗?我们能一笑释怀吗?不会。因为谁都有体会,开导别人容易,开导自己真的很难。很多在我们眼中无所谓的坎,真让我们碰上了,我们才发现原来是那样地难以跨越。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李之所以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回到曼彻斯特,不愿意做侄子的监护人,就是因为他始终无法面对失去几个孩子的痛苦过去,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的过失。因为无法面对过去,那份痛苦始终无法跨越,所以他选择逃避过去,永远不回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在琐碎的人间烟火中负重前行。生活的真相有时候就是这样,很残酷,让人倍感心酸,同时又无可奈何。
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一切都不能拥有,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很多人在瞬间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甚至是全部的亲人,那种痛苦足以撕碎任何一个钢铁硬汉。没有人的心不柔软,在巨大的痛苦面前,人真的是会垮掉的。那个时候,所有的心灵鸡汤、励志经典都一文不值,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超越那深重的苦难。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十一年,唐山也早已经恢复重建,并且高楼林立,可是很多人心里的家园却再也没能重建起来。亲人都没了,城市再繁华又有什么意义呢?在唐山大地震死难者纪念碑那里, 每年的七月二十八号,都会有很多人前来祭奠亡故的亲人,有的人甚至已经满头白发,身影佝偻。对他们来说,这份痛苦没办法超越,也没办法释怀,也不可能像诗歌中说的那样“一切都会过去”。真正深重的痛苦和遗憾往往是过不去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铭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记曾经的拥有。
如果这世上还有一种方法勉强可以战胜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我想那就是铭记和前行。铭记曾经的拥有和感动,带上它们在崎岖不平的人生路上继续前行,好好地活着,默默地努力着,不辜负生命的每一个日出和每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