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颗玻璃心,别不承认。
治愈玻璃心的是成长,是见识,是学识,是磨难,是修养,是一次次的已失去和未得到。
通俗点的讲法就是,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多批判!!多反思!!多观察他人!!多社交!!把事情做漂亮!!!
玻璃心的形成:
(1)玻璃心的人主要是习惯于用感性思维替代理性思维,靠感官和感觉来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理性思考:
比如我们早些年有一大批人认为,早上的空气最新鲜。事实上很可能是:一觉睡醒来精神正足,自我感觉精神好而已,所以觉得空气也很好。
但事实上,稍微了解生物的人都知道,植物晚上是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的,早上的空气恰恰相反,是一天之中最差的。“早上的空气最新鲜”这句话在我们那个年代甚至上了教科书,现在还有一大批人仍然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并且在误导下一代。
一个人如果长期习惯于感性思维,那么就会变得格外敏感、脆弱,情绪波动大,他们更多注重的外界是否符合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是否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这样的人当然容易造就一颗脆弱的玻璃心。
最好的办法是锻炼每件事,用理性来考虑问题,而不是用感官来感受这个世界。每件事情不要冲动善作结论,而是在周密的思考之后再得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可以求教身边理性思维比较强的朋友。在此时,你追求的不再是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感觉,而是在乎的事情的原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你举的这个例子中,女生不回复你短信,你首先聚焦的不再是你失落的情绪,而是女生为什么不回复你的短信?你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慢慢地会了解,失落本身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只有理性地看待问题,将问题解决,才是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久而久之,“玻璃心”自然就好了。
(2)人际关系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一个是天生的气质较为敏感,用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分类就是抑郁质。
一个是后天教养中,没有和母亲达成投射性认同,所以安全感缺失,童年期人际关系受到挫折,导致人际投射缺乏安全感。
这两个,一个是先天,一个是童年,要想改变,除非你回炉重造,不然不可能改变,所以,放弃吧。
当你真的放弃了改变自己,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一个该死的玻璃心,你就会在一次次敏感的痛苦中突然发觉了一个曾经被你无数次忽视的秘密:我似乎....好像....不会表达!
是的,你发现的是对的,一直以来影响你人际关系进程的,不是那颗玻璃心,而是你压根就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表达能力的学习,应该是语文老师教,但是语文老师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能力有多重要。
喜欢一个女孩子,你想吸引她,其实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洗个头发,用舒肤佳搓个澡,换一件白色的衬衫,黑色的裤子,舒适的板鞋,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一个小玩具,然后告诉她: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
但是如果你不去表达,你会被自己那颗玻璃心折磨死,因为人际关系敏感,所以你想说的很多,但是又不会说,你脑中会有无数语言,全堵在喉咙口。
情感表达能力的丧失,究其原因和我们国内的教育有关,我们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是很多人脑中有一个法则: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求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阻碍情感表达除了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外,还有一个更加黑暗的原因:不愿意承担责任
人类社会活动是由交换作为基础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情感,别人满足了你,你就需要回馈,但是不愿意承担这种回馈会阻碍表达。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玻璃心,但是我重来不这么称呼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心似琉璃的男子。
心似琉璃带来的痛苦,大多数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敏感,
因为敏感,所以能感知到更多的外界信息,
因为敏感,内心就有更多的情感需求,
产生了这些需求,但是不敢或者不会表达出来,带来了窒息感。
讨厌这种窒息感,所以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敏感,大量的能量都投注到了自我对抗中了,所以忘了其实自己年轻的人身第一主题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发展自己。
越是敏感,越要不断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要的不是让自己那颗玻璃心变硬,而是将他安置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我们生命的前三年形成人格,之后的所有时间都在寻找自己这种人格合适的环境,这需要我们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成长。
其实,玻璃心是特点,没有优缺之分,因为他而痛苦只是你没找到使用他的方法。
我上面所讲的是正常的人际敏感,但是也是存在着非正常的人际敏感的,用专业术语讲就是主体的崩塌,从此借助客体而活,主体无法再提供自恋性需求的养分,自恋的满足全部来自客体。
直白一点讲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定要别人告诉你你是谁,还非要别人夸你,夸张的赞扬你。
到了这种程度,是需要干预的,如果有这样的需求,可以阅读《自体的重建》,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以上内容均摘取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