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佛罗伦萨乘坐火车前往五渔村最西北的Monterosso村。中间要在Pisa换车到La Spezia,然后再换车到MI nterosso。结果第一段车就晚点了10分钟,第二段已经快接不上了。到了站台,在信息板上查看后面去La Spezia的车次,发现要换站台。于是拖着行李箱叮叮咚咚地下台阶,再一节节地迈上另一站台的台阶。估计行李箱已接近30公斤,感觉手劲和臂力到了极限,酸酸软软。脑子里立马蹦出一个字眼“女汉子”。因为答应要给朋友带一个行李箱回去,所以出来时我只带了一个大行李箱,如今已塞得满满当当。现在只想去到米兰可以买到行李箱,分装一些行李。
五渔村,顾名思义就是五个小渔村。它位于Riviera海岸,是意大利面积最小的国家公园。从西往东依次是蒙特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五个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有栈道和铁路相连,也可以坐船到达。“Riviera”的原意是高山、陆地和大海的交汇之处。五渔村的风景恰是如此。一千多年前,这里勤劳勇敢的人民将陡峭的山坡改造成适合耕种的梯田,种植葡萄,柠檬和橄榄,并为此砌起总长达7000米的石墙。
历史上,五渔村是兵家必争之地,是罗马帝国重要的战略海岸线。公元九世纪,萨拉森人统治了此地,把村民赶到深山里。十一世纪时,托斯卡纳的Orbertenghi家族赶走了萨拉森人。村民们重回到海岸建立了第一批房屋。他们耕地种植,砌起石墙,大量种植了葡萄,橄榄和柠檬。彼时海盗时有滋扰,村民们建起了瞭望塔。到了十二世纪,这里成为热那亚共和国的一部分。十五世纪,被更名为“五渔村”。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五渔村经历了各种天灾人祸,居民数一度骤减,但葡萄园欣欣向荣,葡萄酒的生意一直兴旺不衰。1997年,五渔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并成立了国家公园。它的知名度愈来愈高,吸引了来自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Monterosso是五个村中最大的村落,而且有海滩。出了火车站,眼前就是水天一色的大海,辽阔无边,顿觉心也宽了起来。波涛击打着岩石,人们在嬉耍晒太阳,有几个人在海中搏击浪花,海中还有帆船点点。不同颜色的太阳伞沿海滩立着,水蓝的,蓝白的,墨绿的,橙绿的,缤纷夺目,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像一片流动的彩云。这的蓝很净很纯,像是清水里泼入了蓝墨水。东边一端有两个大的海湾,两边是峻峭的山崖。海湾里沙滩柔细、海水清澈,波澜不惊。
蒙特罗索沿着蜿蜒的地中海海岸线而建。一边是海,另一边是山脉,而前面则是渔村。出了火车站,沿着海边的散步道一路东行,几百米后是一条火车隧道。隧道的入口,有歌手摆了一副电子琴,旁若无人地放声歌唱,嘹亮的歌声在山洞中回想。穿过隧道,就来到了村镇里。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小小的广场,广场后面是坐轮渡的码头,码头边停泊着几十艘蓝色的船。细窄的街道,被鲜花点缀,纵深而入,横竖交错,纯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酒店、民居、餐馆、酒吧、土特产商店、礼品店比比皆是,繁盛热闹,让人目不暇接。
建于13世纪的圣约翰教堂是村民的信仰中心。教堂不大,是利古里亚哥特式建筑,立着四根大理石圆柱,正面大门圆拱上有一幅基督受洗的壁画。在过去战乱时,教堂的塔楼曾作为防御工事使用。教堂旁边有一个露天农贸市场,各种新鲜靓丽的蔬果,任你挑选。蔬果不过一两欧一公斤,对于交通不便的海边渔村来说还算是比较便宜的。
早前,这一带的交通只能靠船只。由于交通不便,五渔村几乎被时代隔绝,被世人遗忘,但也逐渐形成了乡土气息浓郁的村落,孕育出自己独有的文化。如今,除了步行栈道和船只以外,在拉斯佩齐亚与五渔村之间通了火车,两个村落之间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就可到达。便利的交通为五渔村带来了活力和发展。
我去火车站咨询事情时,Tommy一个人在海滩玩得不亦乐乎。我回来时一个中年妇女在帮我照看他。她来自米兰,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她的父亲住在蒙特罗索,她是暑期来探亲。从小她就是在这片海滩长大的。说起我来自北京,她宽厚的脸上顿闪光彩。八十年代,她曾经在北京语言大学做交流学者,在北京工作生活了两年。她女儿在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学习室内装饰设计,已经读了三年。她说蒙特罗索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度假胜地,但对于她来说,这里就是故乡,一抹蓝蓝的乡愁。说这话时,海风正吹过来,掀起她蓝色绣花的棉麻衣襟。她抬手拢了拢飘飞的浓发,眼睛里闪过幽蓝的光。
我住的酒店旁边有一家餐馆CIAK,这个词是意大利语“石板”的意思。原来这家店招牌菜就是海鲜石锅拌饭(面)。这里的饭菜真的好吃,每天饭点的时候座无虚席。墙上的黑板写满了食客的留言,院子里撑着墨绿色的大伞。餐馆里的外间有一个地下藏酒窖,玻璃地面,一眼望下去,暖暖的灯光照在葡萄酒瓶上,透着金属的光泽和质感。
夜幕低垂,蒙特罗索的湛蓝变成灰蓝,宝蓝,黛蓝,靛蓝,深蓝,直至隐入星星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