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导演或作家的作品大多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大约是千百年来,女性始终处于一个从属地位,个人价值容易被忽视,也有可能女性天生敏锐而脆弱,所以女性表达者更关注人的内心,比如灵魂的归属、生命的意义、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期许以及被认同被欣赏的渴望……
《刺猬的优雅》就是一部女性特征很明显的电影,影片通过一个早慧的十一岁女孩帕洛玛的眼睛寻找藏在庸常生活角落的美丽的小世界。帕洛玛一直在家中东躲西藏,希望找到一个不被大人发现的黑暗的小天地,来安放她脑海中非同寻常的小世界。但她总是被找到,总是听到妈妈一声声的呼唤“帕洛玛!帕洛玛”。这个聪敏小女孩洞悉了生活的真相,不愿意像姐姐养的金鱼一样,困在自己命运的牢笼中过完一生,她决定在自己12岁生日这天用自杀来摆脱命运的束缚。“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亡时你在做什么”,帕洛玛决定,死之前她要拍一部“生命为何如此荒谬的电影”。她用爸爸送她的摄像机对准了父母、姐姐、邻居、客人,透过镜头观望生活的无聊、苍白、装腔作势……
勒妮是帕洛玛居住的这座高档公寓的门房,就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54岁的寡妇,丑陋、肥胖、坏脾气、早晨起来嘴巴像长毛象一样臭,符合人们心目中门房的标准。她每天拿着一串钥匙进进出出,倒垃圾、送邮件、打扫楼道,住在公寓的贵人们似乎从没正眼看过她,不让她进房、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叫“米歇尔夫人”。勒妮对此处之坦然,她安守门房的本分,从不逾矩。可是,当她回到自己小小的房间后,她会用精致的铸铁茶壶给自己沏一杯茶,坐在桌边翻开一本书,边喝茶边读书,时不时掰一块黑巧克力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她养了一只肥猫,猫的名字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书。
帕洛玛与勒妮原本没有交集,直到公寓搬进一个新住户——小津格朗。小津先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一眼就看出了帕洛玛与勒妮的与众不同,并真心的欣赏。他尊重帕洛玛的智慧与个性,与帕洛玛像成人一样的聊天,邀请帕洛玛去他的新家下围棋。这与帕洛玛的父母姐姐及家中往来的客人大不相同,其他大人眼里帕洛玛只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小女孩,没有礼貌,宴席上拿摄像机瞎拍,还当众揪住大人的错误不放。就在小津先生家里,帕洛玛说出了她对不相熟的门房勒妮的看法“从外表看,她满身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内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地有着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在此之前,小津先生已经发现了勒妮要命的优雅,当其他住户将他介绍给门房勒妮时,勒妮说了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小津说“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他从勒妮随口说的一句话、猫的名字看出了勒妮尖刺伪装下的丰富。他送了一套《安娜卡列尼娜》给勒妮,表达他的欣赏,这套书令勒妮惊慌失措,她一直小心隐藏自己,精心维持一个庸众心目中的门房形象,好保住这份工作,因为没有人会雇佣一个自命不凡的门房。从没有人发现她壁垒下的真心,小津发现了,还想靠近。勒妮反复斟酌着如何回绝小津的礼物,撕了一页又一页信纸,最终,接受了。这很理想主义,放在真正的现实当中吧,小津也不会发现勒妮的优雅,发现了恐怕也不会试图靠近,女性被物化太久了,人们看待女性时总是不自主地先看她功能性的一面,比如是否年轻美貌,是否温柔可爱,很难关注她的内心是否丰富。当然,电影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小津就是女性心目中那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是女性希望男性有的样子。电影中的小津温文尔雅,注重内涵。我想导演设置这个人是想要表达勒妮和帕洛玛这样自我意识强烈的女子渴望被关注、被认同、被尊重的愿望。通过小津这样一个被社会普遍认同的身份的肯定,来实现勒妮和帕洛玛的自我肯定。他的出现,打开了勒妮和帕洛玛这两个与周围人群有隔膜的人的世界,让她们除了掩藏之外也回头欣赏自己,也是他的出现让这两个极其相似的人彼此相知。
小津跟勒妮准备共进晚餐时,与小津打招呼的住户竟然没有认出自己已经认识多年的门房,因为勒妮换了一身高雅的衣服,勒妮为此十分诧异,“刚才她没有认出我!”小津说:“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你。”没错,这栋公寓里的人们每天忙于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周旋于各种关系之间,却从来没有见过别人。帕洛玛不同,帕洛玛见过每一个人,她反而因此成为了异类。小津的慧眼识珠让帕洛玛和勒妮的世界照进了阳光,他们不再孤独地守着自己的角落,而是走进别人的世界去探索、去接纳。勒妮应邀去小津家里吃晚餐,与小津一同看她钟爱的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帕洛玛则去了勒妮房间,品尝了勒妮的黑巧克力,并交流了各自的生活。
凭借自己的聪慧,帕洛玛发现了勒妮房间那扇门背后的秘密,她跟勒妮说“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帕洛玛对此非常羡慕,她郑重地对父母说:“我长大了要当门房。”妈妈说:“这是个很棒的主意!”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会尽力帮你达成愿望的。”这可太可笑了,帕洛玛一眼看出了父母的敷衍,对帕洛玛来说,这是对她智商的蔑视。于是她气呼呼的去给勒妮说:“我长大了要当门房。”勒妮从书本中抬起头说:“我不信,你会成为小公主。”勒妮说的是实话,帕洛玛知道这是事实,所以她坚定了反抗的决心,将自己多日来从妈妈那里偷的抗抑郁药碾成粉末,以备生日来临时向世界告别。
然而电影就是这样,你想要的阻碍重重,不想要的躲避不及。帕洛玛没死,勒妮却死了。就在勒妮与小津共进晚餐之后,在她微笑着迎接早晨时,她被前不久才骂过她的洗衣店老板娘的车撞死了。帕洛玛说“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勒妮,你在做什么呢?你都准备好去爱了。”勒妮正准备打开她藏身之处的门锁呢。但电影不容许这么美好,在美好即将到达时,导演阻止了它。因为这不是现实,现实是我们可以追求美好,想象美好,但是你要接受,它并不美好。我并没有为勒妮的死亡感到伤感,我想勒妮也不会,导演也不会吧。小津只是个幻象而已,是我们苦苦追寻而不可得的完美生活,你需要这个梦,然后了无遗憾。
在美梦之外,人都该有个藏身之处,用于安置你那在现实中无处容纳的自由。在这个藏身之处,生活的乏味枯燥也好、憋屈苦闷也好全都不复存在,那些纠缠得你几乎窒息的世俗成见、声名功利、繁文缛节、衣食住行全都找不到你,你在这里获得真正的平静、安宁和满足。尽管这平静只是暂时的,转眼你又要硬着头皮去应对生活烦扰,可是正因为有这短暂的抚慰,当你被生活拉进冰冷透明的玻璃缸时,你可以坦然接受,并且知道,这不是全部的你。我想起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旧上海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在五六十年代遭受种种厄运,被迫挖塘泥、扫厕所,但她仍然会在劳作之余用饭盒蒸蛋糕、用铁丝烤土司、用搪瓷缸泡下午茶……这样的优雅从容面前,别人都自惭形秽。我们都无法战胜命运,可它无法强迫我们顺从。因为有了这个藏身之处,当勒妮的生命戛然而止时,她不是万般感慨,而是觉得好笑,笑生活中猝不及防的荒诞。
电影最后,小津在清理勒妮的房间时,把他送给勒妮的《安娜卡列尼娜》转送给了帕洛玛,这时勒妮和帕洛玛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交接。勒妮一直都有个藏身之处,我想帕洛玛也找到了她的藏身之处,她应该会终止自杀的计划吧,假装与这世界和解,却躲在自己的角落里笑看他人和自己荒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