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李笑来老师更新的概念是“押上全部”。
第一部分,先按照自己理解回顾一下关于这个概念他主要讲了些什么?
(一)追求安全和追求安全感的区别
1.追求安全和安全感。追求安全总体上是正确的。追求“安全感”常常是错的,追求100%的安全感是错上加错——原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作者对安全和安全感的理解,目的是为了阐释两者的区别)
2.追求安全感和追求安全的区别:
追求安全感的人:经常把目光放在表层,不会深入挖掘。
追求安全的人:分析局势、计算概率、了解事物本质,然后再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安全和自己能否承受对应的后果。
3.投资永远不能避免“万一错了”的情况。投资是面向未来的判断和决策,不去追求100%的安全感。
(二)投资领域最大的风险——从此再无机会
1.筹码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押上全部。根本原因是“希望少干活、多挣钱,甚至不干活光挣钱”的懒惰心理加上侥幸心理。比如,买彩票、赌身家。
2.押上全部的人很难收手。一旦得手很难停下来,会不停地押上全部,直到惨痛教训来临。(贪婪加上路径依赖)
3.赌徒谬误。某个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不意味着到第一万次才出现。它在第一次、第十次、第一万次出现概率是一样的(独立随机事件)。甚至越不可能出现越会出现,比如墨菲定律。
(三)投资者必须牢记的铁律——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1.关于“全部”的概念。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部资产,而是知道在何等概率下,押上多少已经是“全部”。比如,根据凯利判据公式对“二元期权”的解释,在可能翻倍也可能赔光的投资中,若你只有60%的胜算,投资你总资产的20%,本质上已经是“押上全部”了。
2.投资中很少有100%的获利机会。即使有,也轮不到你。
3.无知者无畏现象。对于投资,很多人从来没有计算过,甚至没有想过可以计算;常常高估自己和自己的判断;押上全部还要借钱炒股。
4.越是早期越需要克制押上全部的冲动。因为无论正负,同样具备复利效应。我们很容易衡量得到的有多少,但是很难衡量没得到的有多少。
5.学习和工作应该押上全部。根据凯利判据公式,当确定某件事能100%给你回报时,就应该押上全部。学习和工作的属性是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当然要押上全部。
(四)为了不用押上全部应该怎么做
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每周升级一个概念,比“之前的我”思考质量更高。
第二部分,对“押上全部”的思考
正如李笑来所说,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是投资领域里的安全策略。关于“押上全部”这个概念,投资领域让我联系最直接的就是自己这几年炒股的经历了。对照文章里面的坑,我是掉了一个又一个。
最初开始的时候,还是像模像样的学习了一些炒股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尝试小额投资,居然还略有收获,自我感觉还挺好(“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但是在2014年-2015年期间,随着股市行情的渐渐变好,我此前因小有收获而掩盖的问题,在股市的疯狂波动中,被成倍的放大。从行情开始的几万块,到后面的逐步加码,最后我把自己所能动用的现金“全部押上”——满仓,我当时被行情最初的盈利冲昏了头脑,在把大量资金投入进去之前,只看到了某某又赚了多少,某某股票又涨了多少,唯恐自己进去晚了。后来,中国中车崩盘开启了股市大跌的序幕,再到后面的连续几天大盘跌停。我曾经连续几次半夜12点挂单仍然卖不出去,眼睁睁几个跌停板后帐户市值缩水,却无能为力、欲哭无泪的感觉真是刻骨铭心(“一旦得手很难停下来,会不停地押上全部,直到惨痛教训来临”)。其实我在最初还是有很强烈的警惕意识,但是到后面随着时间的拉长,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已经很难做到静下心来判断它是否安全和自己能否承受对应的后果。而押上全部之后真的又很难收手,总是侥幸的以为自己不会是那个最后的接盘侠,总是以为还能够反转,其实已经被恐惧和侥幸的情绪所左右了。虽然当整个行情结束的时候,我的损失不算太大,但是也错过了这轮牛市,所有曾经得到的全部被市场收回去了,根本没有守住任何一点点(或许原本就不该属于我)。而那个押上全部之后却出现意外的艰难时刻,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经历过后再看才发现,其实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这次机会,当时思维意识的水平局限了自己只会有那样的行为。我不知道资本和资金的区别,也不知道资本三个要素(金额大小、使用时限和背后的智慧),更缺乏对“全部押上”风险的清醒认识。没有对投资这个概念进行系统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才会在大的形势变化面前,失去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就像那个“拿着火把穿过火药厂而不知的傻子”。
就像李笑来老师所说,学会分析局势、计算概率、了解事物本质,然后再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安全和自己能否承受对应的后果,才有资格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