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发了一本新书《自满阶级》,分析了一下美国的现状。自满两字换一种说法——满足,就不一样了,“知足常乐”,“人要学会满足”等等这些语句,可以放在劝一个人不要太拼,欲望不要太大上面。通常是褒义居多,淡泊名利,心如止水,也一直都是得道高僧的展示出来的形象。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满足这两字个字,大多人是瞧不上的,一切向着钱看齐,所有事情衡量的指标都是钱。正因如此才拥有了飞速发展,先富起来的这波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知足,为什么要知足。全民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搞经济,像极了之前的美国、日本。用高晓松经常点评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整个国家的的国运是向上升的。
《自满阶级》里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社会流动性”,一个国家社会流动性越大,他的阶级之间的转化程度就越大,换言之,下层进入上层的上升通道很多,上层随时会风水轮流转,被底层部分人所取代。
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通过个人的奋斗,大量的底层人民进入了上层阶级。上层阶级一旦停滞不前就掉了下来。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现在满地都是机会,只有你敢抓,你就飞起来了。”互联网时候同样如此,PC时代飞起来一波人,也掉下来一波人;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
流动性高,这个社会的活力看上去就强,犹如早期的美国梦,欧洲混的不如意的屌丝,去新大陆都有机会变成富人。梦想成为了那个时代新大陆的主旋律。
可是现在的美国就不一样了,相比中国而言,美国就是一个流动性非常稳定的局面。这本书里提到,现在美国两类人群就是典型的自满阶段。
一类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阶层,已经处于非常舒适的位置,只想着避免失去。对于他们来说不退就是进,守住现有的资源,就行了。不会再跟奋斗时期一样,每秒脑子都在思考,如何谋求更高的位置。
穿着开始随意,关注的重点也不在是如何提高生产力上,而是自我价值实现上和个人兴趣。他们不用害怕下面的人随时可能替代他们,他们的地位十分的稳定。我们看到的近几年因互联网而起来的扎克伯格等人,他们的家庭本身就是属于中产阶级或者上层阶级。真正如同中国的马云、刘永好等人一样的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了。
还有一类人就是生活有些困难或很久没加薪的中低阶级,首先对他们来说,看似是不“自满”的,但是随着社会上升通道的逐渐关闭,他们能看到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的机会变小,也就渐渐的变的容易满足了起来。
由于这两种人的情况存在,导致美国整体呈现出一种缺乏创造力,美国梦不在的现状。
中国就不一样了,上层阶级很焦虑,传统行业的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拥抱互联网,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互联网的人却在思考如何落地,跟传统行业结合才能使自身不再那么轻,京东的刘强东曾表示,随着电商的发展,大家的都差不多了,无论是商品,服务,物流等等。差距都不大,所以他们现在重点在两个方向,一个是转型成为一个技术公司,从技术的维度来产生距离;另一个是开拓线下。
中产阶级也很焦虑,现在大量的付费产品订阅者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他们一方面卯足劲想进入上层,一方面极度担心因为自己的落后,导致被底层的人上来取代自己的位置。
付费产品也正好的看中了他们这个痛点,才在这两年玩的风声水起。中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能用金钱来交换的东西,绝不吝啬。因为在他们看来,时间、精力、注意力等等都比钱金贵,用钱来交换这些,才能使自己更大效能的产出,如此,钱是一直追求的东西,也恰恰变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
底层阶级同样很焦虑,房价不断攀高,看病也难,小孩读书同样也是一个大难题,每个地方都挤压着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生活,这些人看着一个个当初跟自己一样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内心极度的不甘心。周边一下子一个人发财,一下子一个人出国定居了。能受的了吗?
现实的压力和别人的成功,不断刺激着他们,让他们相信只要肯拼,就有可能成功。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的现状是自己的未来,从来不觉得自己屌丝。
但是随着中国阶级的不断稳定,上升通道其实是在不断关闭的,明显现在暴富的机会,比刚开始改革开放时期和互联网荒蛮高时代时期,少了很多了。未来几年没有抓住机会上去的话,也会变的越来越困难。中国同样也会慢慢的变成现在的美国和日本。
社会表现的越混乱,带来的机会也就越多;社会表现的越稳定,我们就越应该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