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帝出售一种商品,TA不能挑选,只能随机发货。应用程序已设置,但没有说明书,你需要自己去摸索、开发TA的所有功能。初始使用体验不一定好,而且需要高额的后期维护费用。更重要的是,没有退换货服务,一经售出,概不退回!
你可能脱口而出:这种商品,谁会买啊?
哈哈,亲爱的,你猜错了。这种商品可是非常非常非常受欢迎的哦。
是的,你猜到了,这个商品就是“孩子”。
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
感觉,就是我们最初启动的应用程序,是心理现象,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
你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感受(包括触觉、温觉、冷觉、痛觉等)到的,都是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都是经过大脑加工过的。
换言之,你看到的颜色,不是“客观”的存在,你听到的声音,也不是“客观”的存在,它们都是心理现象,都是经由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
有一次,我把这个观点讲给朋友听。
她的反应很大:不是客观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色?
我反问:那白金裙/蓝黑裙的图片你怎么解释?如果是客观的,为什么我们对同一张图片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她一愣:也是,我看那张图片,这两个颜色真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能自由切换呢。
我:对啊,咱俩对着差异不大的颜色,可能会认为是同一种颜色,但是某某(另外一位专业学美术的朋友)肯定能分出来,是两种颜色。要不咱们试试(利用办公软件的功能,非专业认识完全可以设计完成这个实验,亲身试验过)?
她赞同:那倒是有可能。
至此,她半信半疑地接受了“颜色是心理现象”的观点,虽然这个冲击对从未接受过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确实有点儿大。
当然,最后我们也没有做这个试验。因为哪怕艺术专业的朋友明确指出了图片之间的差异,我们也一样看不出来。
3D立体画,每一副背后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但是,如果你看不出来,你“看”的永远都是规律的单调的线条,“见”不到的是背后的美妙的世界。
50杯在我们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清水,在“水哥”王昱珩的眼里,是50副差异极大的画面,虽然听起来难以置信(想想看不出来的3D画),但我绝对相信,那就是他眼中的真实。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有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放在任何时间的任何群体中,都是适用的。
因为,你所“见”到的外部世界,那就是你内心的投影啊。
内心光明,看到的就是一个光明的世界;
你爱别人,看到的就是别人的爱和善意。
如果你能学会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去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看”到的要丰富得多,要明亮得多,要温暖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