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发生两件小事,正好有些关联,所以想记录下来。
事件1:上午主题课结束后,吃加餐时,听见拙拙在喊,“老师,他拿了我的杯子!我不同意!”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看见牛牛确实拿着贴有李拙名字贴的杯子,准备喝水了。我告诉牛牛,“这是李拙的杯子,你的杯子在这里。”然后我把贴有肖尧的名字贴的杯子拿给他。
事件2:昨天上午,自由工作时间,我陪一个孩子操作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的工作。当我们操作到7的时候,那个孩子突然说:“老师,我是7”我当时完全没有听明白,于是找她确认:“你是说你喜欢7吗?”那个孩子回答:“不是的,我就是7。”我还是有些不明白,问她“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是7吗?”孩子告诉我,“在我以前的学校,我就是7,老师说我是7”我明白了,原来在这个孩子之前就读的学校孩子的学号是7。不知为什么,听到孩子说她是7的那一刻,我的心底升起一丝心疼。
这两件小事之间联系着的是“名字”!
在发生“7”事件之前,我从没细想过“为什么唯爱为孩子们每一份私有物品的归放处贴上的都是名字贴”?老师们会带着孩子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去熟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位置:书包的位置,鞋子的位置,水杯的位置等等。“7”事件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能从这细节的对待中获得些什么呢?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来到世界的美好期许,都是一份持久的爱的守护!当家人把孩子的手交托给他第一次独立面对的社会——幼儿园时,老师们每每呼唤的都是孩子的大名、昵称,这是一份爱的延续,这份延续能稳定住孩子的自我存在感。我就是我!所有属于我的东西也都是“我”的一部分!
在一个新的生存环境里,归属感对于每个人都尤为重要。没有归属感,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直处在漂泊中。躯壳在现实,而精神却无处安放!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新环境,接纳他的名字和接纳他的分离焦虑,他的生活习性,他的每个成长阶段同等重要!这份接纳背后是恒定的尊重,尊重带来的是安全感,而安全感又是归属感的根基。
一个小小的行为背后贯穿着满满的爱与平等!当我们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的尊重时,爱会流淌在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