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骨子里喜欢未雨绸缪,认为勤俭持家节俭是亘古不变传统美德。钱要省着花,要有盈余,不能乱花,不能浪费,所以严监生死前仍然不忘要灭掉两茎灯草中的一根。
《最优解人生》提倡的观点,死前花光所有自己的钱。注意是自己的钱,而不是准备用来赠与子女的。也不要等待死了再把遗产捐赠给子女,而应该在子女年轻时就把该给的给子女。其余的都要用于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时间不等人,三十岁时想要的体验,到了四五十岁,就会大打折扣。不要把巨额存款余额刻在墓碑上,而应该让自己的每一分血汗钱都化为美好的回忆,变成丰富的体验。体验是需要花钱投资的。游戏结束时,就让筹码归零。
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游戏什么时候结束,万一游戏没结束,筹码就没有了呢?万一等到年老时需要呼吸机每天五万十万的延续生命呢?五万十万平时需要不少时间的血汗钱维持一天的苟活其实已经没有必要了。所以年轻时,有足够的钱时就给自己足够的保障,买相应的保险,一直领到老死为止。等到需要穿纸尿裤苟延残喘,仅靠回忆过日子时,享受金钱的能力之低,仅能超越躺在太平间和坟墓里的人。
遗愿清单,一般都不是年轻力壮时所列的,一般都是大限将至实现不了的遗憾。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这些想要的体验和要做的事平均分配到每个年龄段?在该体验的时候,不肯多花钱,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辛勤工作中,等到六七十岁时退休,消磨完最后的所谓的黄金年华,存款单上有递增的数字,可是,身体状况和体验已经大打折扣了,就这样度过仅有的一次余生。我们为什么没有在身体状况和生命能量强盛的时候淋漓尽致地生活,去创造难忘的生命体验,为什么没有在钱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把钱交给子女?
确实,想到这些,脊梁骨发凉,因为每个人似乎都有两百年可活,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让自己快乐,舍不得投资体验,临到老,存款很多,结果就这么苦完了一辈子。等差不多可以撒手走了,那点抠出来的钱给后代子孙吧,孩子都六七十了,也许拥有这点,也没有让锦上添多少花吧。
当然我们讲究中庸,不需要那么彻底清零,至少我们得学会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兴花钱,过好自己的生活。
“你的人生是你体验的总和。”
“找到让你开心的事,然后花钱去体验。”
“人生要义是收集回忆,最终我们将只剩回忆,赚到钱不是目的,花得爽才有意义。”
——《最优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