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圣地看仲尼
学院:文学院
姓名:王红侠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中国更是有许许多多历史久远的古城古镇。像是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等,但是我最熟悉也最喜欢的是曲阜这座古城。曲阜,曾为鲁国国都,其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国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踪迹。虽说曲阜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出现过很多的古代名士,但是却并不是太广为人知。可是如果提到孔子,那么就会有给这座小城增添许多吸引力,对于不太熟悉这座小城的人也会增加想要了解这座小城的欲望。
孔子作为对东方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的至圣贤人,他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至今仍然在熠熠生辉,至今还影响着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如果想要对孔子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更深的了解,那么了解他的诞生与成长之地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的生活经历必定会影响他的思想与人格,而他的思想与人格也必然会在曲阜留下痕迹。因此来到曲阜最紧要的便是要到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去游历一番,而且最好有导游来讲解各处的景点,以便更好的了解其中的故事与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对孔子的理解。
孔庙是各朝皇帝为了纪念孔子为其建的庙。在孔庙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万仞宫墙这处景点。万仞宫墙是孔庙的入口,它的墙虽说是万仞但是其实并不高。那为何叫做万仞宫墙呢?这就与孔子的高深学问有很大的关系。《论语》里有这样的一则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辅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墙不会超过肩头,人们一眼就能望到墙内的一切,而我老师的墙却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门,就无法看到墙内景色的多姿多彩”。但是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孔子学问的高深,于是明胡攒宗题写了"万切宫墙",而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可见孔子学问的高深是为天下人所认可的。万仞宫墙虽不高,但是它的古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也许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留给世人的感觉吧。
在孔庙中另一处令我感受颇深的是大成殿内的两块匾额。康熙书“万世师表”、光绪书“斯文在兹”匾额,我认为这是对孔子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的极为恰当的评价。孔子是开启私学的伟人,作为一名老师他的教育思想是如此的先进以至于在现今社会中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仍为人们所认可。他所培养的学生也为当时的鲁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来教授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学生不仅成才更成人。但是当代社会中能过真正做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老师是不多的,而对于作为一名师范生的我来说,了解学习并将这些教育思想运用到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是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多了解有关孔子的思想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说到教学,那就不得不提庙中的杏坛了。孔庙的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杏坛是一座方亭,四面歇山顶,重檐,结脊呈十字状,黄色的飞檐二层,有着双重斗拱。亭内建筑雕刻精细,并且描绘着金龙,色彩绚丽多彩。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生机盎然。它们也许见证过当时孔子讲学的盛况,那一定是另人心驰神往的讲学吧。
孔府是孔家的住宅,里面有许多奇特的地方,像是只能一人通过的一人巷,那是为了防止佣人把孔府里的财物带出孔府。还有一个水夫送水的地方,孔府里的人为了不让外面的水夫看到里面的人,水夫只能把水倒入一个四方的凹槽里,然后水经过一条小道流到墙的里面。后院住的是孔府主人的妻子、儿女和女佣人,所以如果没有主人的吩咐,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内宅,从这些建筑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影响与影子。但是最吸引我的要属孔府后花园了,孔府的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花园美而不艳、静而不冷,给人一种静谧安详之感。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五柏抱槐”,即五棵柏树中间长有一棵槐树。其实五柏并不是正真的五棵柏树而是一棵柏树,由于年代久远又遭电火雷劈而将其在表面上分成了五棵。真正神奇的应该是槐柏的共生,槐与柏同根,五柏抱槐不分彼此,但槐柏秉性不移,长青的长青,落叶的落叶,互不干扰。当我第一眼看到“五柏抱槐”的景色我也深感惊奇,但是我所理解的更深层面的意义更令我感触颇深。柏槐虽是不同树种,习性也相差甚远,但是他们却能够共生,创造“五柏抱槐”的奇景。那么我们人类世界虽然也有不同的人种,每个国家的人们生活习性或远或近,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真正的共生,那么我们也必将创造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人、子孙的墓地。孔林中神道长达1000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人置身其中,缓慢地走着,看到这些古树仿佛能从它们身上看到有关孔子的故事。在孔林中最吸引我的当然是孔子墓。孔子墓旁边的子贡庐墓处也是需要好好参观了解一番的。孔子墓西的3间屋子为子贡庐墓处。相传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继离开,子贡在此又独自守墓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三孔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景点,这些景点不只是树、碑、房那么的简单,我们更应看到这些景点背后的东西。我们应通过这些景点了解孔子的经历与思想,当提起孔子时不再只是简单地知道他是一位圣人,更能够知道他的经历与思想,并传承与发扬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