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非常质朴,热情,好客,乡里乡亲非常团结,亲如一家。
假如你有空到山村里走一趟,那么你绝对不会迷路。无论你是村里的常客,还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当你不知道怎么走时,热情的村民会帮你引路。
走在村里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村民在行走,调皮的孩童在路边玩耍。有时还能看到小猫,小狗在地上撒欢,而这些小猫和小狗的主人,你随便问一个村民,村民都会向你娓娓道来,了如指撑。
在这里居住,生活的人们,平日里喜欢窜门,唠嗑,所以白天家家户户的客厅大门都是敞开的,颇有喜迎四方客人的味道。
遇上逢年过节,村民们互相走动更加频繁了。每当窜门走动时还不忘带上一包小礼物,里面装有糖果饼干。例如我送你家小礼物,你家也会送我家同等的小礼物,家家户户互相送礼,意为“礼尚往来,和和美美,亲如一家。”
有一回春节前夕,杨林也代表家人挨家挨户送小礼物。路上,和他一样手拿小礼物准备送礼的人很多,只见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来,互相送礼,互相往来在村民的心中才是头等大事呢。
杨林随着送礼的人们走家窜户,等把全村几十户人家的礼物都送完了,他也累得够呛了。
原来山村里的房子大都是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猪,养牛,养家禽等等。上层和下层有石台阶连起来,石台阶有十个台阶左右,每到一户人家,都得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杨林全村走了一趟下来花了一个小时左右,一连几天,双腿都是又胀又疼,直到老了回忆起来都记忆犹新。
春节前后的日子,正是山里人家最爱操办喜事的日子。
这天是大年初六,是一个极好的日子。村里有一户人家的儿子娶媳妇,办了一个隆重热闹的喜宴,为此全村人都来祝贺。
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喜宴要办三天。第一天,家里杀猪,羊,鸡,鱼,鸭,等等,提前把三天的好菜,好酒准备齐全,工作量有点大。第二天,是正式接亲的日子,也是四方亲朋好友来送礼道贺的日子。第三天是帮助主人收拾剩饭剩菜,收拾锅碗瓢盆锅的日子。在这三天里,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到办喜宴的这户人家吃饭,当然能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的老人和小孩就等着上桌吃饭,屋里层外挤满了人,非常隆重,非常热闹。
这户人家办婚礼的第一天,懂事的杨林也去帮忙了,力所能及地帮忙干一些活,比如搬桌子,搬凳子,搬碗筷等等。
第二天,正是婚宴最热闹的一天,新娘子也接来了,热情的村民们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照顾好,等他们吃完饭,并且热情地一一送走后,村里人才开始上桌。
杨林和哥哥们,还有父母亲坐的桌子紧挨黄婶,黄婶的那桌子人还坐着村里有名的大媒婆张大妈。
此时,吃酒席的人们正在低头津津有味地品尝桌上的各种美味佳肴。
忽然耳边传来了黄婶的大嗓门:“我说,大媒人张大妈,趁今天是个好日子,帮忙给咱村秀才杨林说一门好亲事呗,你看咱村小花长得如花似玉的,和杨林多般配呀,郎才女貌的。"
“好说,好说,等吃完饭,回头我就上小花家,找她父母亲说说去。"大媒人张大妈应道。
经过这两个女人的一唱一和,正在吃饭的人们把目光全投到这边来了,脸上露出欣喜和满意的笑容,人群中还传来赞同的声音:“这门亲事好啊,杨林和小花可是咱村的金童玉女,最般配了。"
听到这里的杨林羞得面红耳赤,赶紧躲过人们的目光,把头埋得低低的,用手推了一下坐在旁边的母亲,母亲见状赶紧替他解围:“我说他婶和他大妈,杨林先谢过你们了,他现在还小,还想读书呢,亲事以后再商量,大家赶紧吃饭,吃饭。”
母亲的话真是及时雨,经她这么一说,大家又忙着品尝桌上的美味了,杨林向母亲投来感激的目光,随和低头快快吃完饭,和母亲打个招呼,一溜烟跑回自己家了。
晚上,四兄弟挤在一间卧室里,临睡前,大哥关切地说:“老四,大哥给出个主意,要不你先和小花先订个亲,等将来上完学后,你再回村里和小花成亲,小花可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呢。"
“去去去,尽出馊主意,咱家老四以后肯定有出息,亲事以后再说吧。″二哥反驳道
“这事就让老四自己拿主意吧。”三哥当起了和事佬。
杨林听着哥哥们的对话,心里陷入沉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是读书的年纪,应当好好读书,亲事等上完大学再考虑。(未完待续)